四川:新风正气助脱贫
发表时间:2017-05-01   来源:光明日报

  【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新战略带来新气象】 

  最近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柳桥镇普子村花团锦簇,1000多人的村子一改过去垃圾乱扔、脏水乱倒、邻里不睦的状况,互帮互让成为新风气,比产业比致富成为新时尚。村民唐少贵感慨,村里通过评选孝道人家、家庭示范户,树立了新风正气。好风尚带动了每一位村民,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普子村的变化正越来越多地在巴蜀大地复制。把好习惯、好风气内化为脱贫攻坚的原动力,这是四川在脱贫攻坚路上树立的脱贫观。四川在“两不愁三保障”基础上,将精准扶贫具体化——帮助贫困群众实现“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开展“四好”村创建活动。如果说“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是物质脱贫,“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就是要以移风易俗为武器,通过新风尚的构建实现贫困群众精神脱贫。

  培养新风尚,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四川各地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把扶志作为扶贫的关键,从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小处、小事着眼,引导帮助贫困群众自发形成勤劳节俭、清洁卫生、喜事新办、厚养薄葬的新观念,形成尊老爱幼、文明健康、遵纪守法的社会风尚,调动起贫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劲头。

  在彝区深处,千年形成的大操大办习俗得以改变。过去红白喜事按照当地习俗,经常需要杀牛、猪、羊二三十头,耗费十几万元,这成为当地群众的一大致贫原因。而今改变用餐习惯,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得到遏止。在南充市,全市1290个贫困村大力实施好习惯、好风气宣传教育活动,共创建全国文明村镇6个,省级文明村11个,市级文明村55个。

  好风尚的形成靠典型示范,更需要教育引领。四川将农民夜校覆盖到所有的贫困村。夜校建设结合“四好村”创建活动,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主,统筹整合村级学校、“一村一幼”教学点、民俗文化院坝、农家书屋等场地资源,利用现有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设施,方便群众就学。很多地方还探索开办“网上夜校”“掌上夜校”等。贫困村夜校开展针对性强的脱贫培训,确保有条件的贫困户普遍掌握1至2项实用技能。同时进行道德法治、基层治理、文明新风等培训,让贫困群众明事理、长技能、添动力,好风尚的教育润物细无声。

  2016年,四川实现107.8万贫困人口脱贫、2437个贫困村退出、5个贫困县摘帽。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750万人减少到2016年的272万人,全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203元,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

  ■短评 

  精神脱贫才能实现真脱贫 

  脱贫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如果仅仅靠给钱给物是难以解决根本问题的,还需要构建长效机制,解决贫困群众的内心动力问题,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期盼和内在驱动。

  四川针对本省实际,提出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目标,其核心在于通过培育群众的良好生产和生活习惯,克服“等靠要”等消极思想,解决致富的动力问题,同时也通过移风易俗形成良性的社会评价机制,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触及了贫困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在强调解决贫困人口物质生产问题的同时,更注重社会风气,发挥中华民族自力更生、互帮互助等优良传统文化优势,才能真正实现“授人以渔”,培育贫困群众自身的造血功能,实现真脱贫。(记者 李晓东)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李 璐桐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4214917&encoding=UTF-8&data=AEBQhQAAAAcAAIDLAAAAAQAe5Zub5bed77ya5paw6aOO5q2j5rCU5Yqp6ISx6LSrAAAAAAAAAAAAAAAvMC0CFQCRATHCd2gZxlXax89CiLGoVFEYfgIUZElOsQ0cnf47NwvxgRNuzz5Z_v0.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4214917&encoding=UTF-8&data=AEBQhQAAAAcAAIDLAAAAAQAe5Zub5bed77ya5paw6aOO5q2j5rCU5Yqp6ISx6LSrAAAAAAAAAAAAAAAvMC0CFDQYPAhURLy07sBqnegpXIWv94x1AhUAjmXl1boAvo0DMvAKIfpW81Fa9a8.&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