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刻领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党中央在部署学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时候,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这就是,不仅要深入领会其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还要深入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在治国理政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中。
●把现在的事同历史的逻辑发展联系起来,并对未来的发展做合理的预测,是习近平总书记思维方式的重要特点,也是他治国理政的重要特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讲话,内容丰富,相互联系,思想深刻,语言生动,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国家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是我们今天加强理论武装、统一思想行动的科学指南。党中央在部署学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时候,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这就是,不仅要深入领会其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还要深入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一是坚持坚定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贯穿着一个坚强的精神内涵,这就是信仰和信念的力量。他常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事实一再表明,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他之所以反复强调在治国理政中,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线,就是要求全党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对于我们担负着领导责任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坚定的理想信念,一要对党对社会主义对人民绝对忠诚,二要有担当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主体。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头,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说:“权力观是关于国家和社会权力的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前一句话指明了权力的根本来源和基础,后一句话指明了权力的根本性质和归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也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同资产阶级权力观的根本区别。”我们手中掌握着这样那样权力的人,一定要牢记这一教诲,不要把人民群众视作草芥。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把“坚持以人民为主体”作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中第一条要求提出来,是有深意的。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也是必须遵循的第一条原则。
由此可见,“以人民为主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基本原则,是他在治国理政中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我们一些干部中存在的“不作为”、“乱作为”问题,究其根源,就在于没有真正确立起“以人民为主体”的思想。因此,在治国理政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中。
三是坚持实干兴邦。务实,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从政特点。无论是他在福建工作时出版的《摆脱贫困》,还是他在浙江工作时写下的《之江新语》,都可以看到这一鲜明特点。在他担任党的总书记和国家主席后,这一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就成为他治国理政的风格和特点。特别是,在他提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理想追求时,以非常明确的语言告诫我们:“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他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再次强调:“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如果说这些论述反映了他的思想,那么十八大以来他的行动则更进一步体现了他实干的治国理政风格。十八大以来,他带领我们脚踏实地地迈出了坚定的步伐:第一步,在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第二步,在大量调查研究基础上进行决策,并通过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制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和全面从严治党的目标任务和路线图;第三步,在每次中央全会后立刻给各部委分解任务,形成落实意见;第四步,制定落实改革每一项任务的实施意见,一项一项抓落实。这就是他说的“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切实干出成效来”的实干精神,就是他说的“钉钉子精神”。因此,这几年,无论是改革发展,还是反腐败,习近平总书记都是雷厉风行地抓,踏踏实实地干,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
四是坚持辩证思维。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带领政治局领导一起学哲学。在治国理政过程中,他更是坚持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辩证思维,进行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唯物辩证法强调,要用客观的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辩证思维有四个显著特点:一是重视系统思维。比如他关于国家总体安全观的思想,就是把各个方面的安全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和安排的。二是重视战略思维。他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既注意细节,更重视全局的长远的考虑,比如他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又比如他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握好“加法”和“减法”等五大关系的论述,都体现了他的战略思维特点。三是重视底线思维。底线思维,就是在任何问题上都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时,还是在处理国内问题、加强党的建设时,都要强化底线思维,要有自己的政治定力。四是重视创新思维。辩证法告诉我们,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也是不断深化的,因此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线上,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他说,创新发展理念首要的是创新。同时,他身体力行,在治国理政的决策和实践中,都坚持创新思维。他治国理政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
五是坚持历史思维。习近平总书记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重视学习辩证唯物主义,而且重视学习历史唯物主义。事实上,他在组织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先学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他的治国理政思想中具有浓厚的历史思维特点。一次在回答外宾提出的问题时,他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他在北京大学同师生座谈时,也曾说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他一再强调:“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把现在的事同历史的逻辑发展联系起来,并对未来的发展做合理的预测,是习近平总书记思维方式的重要特点,也是他治国理政的重要特点。他明确地说过:“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他提出“文化基因”说,是为了坚守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更好地团结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破解现代化进程中的难题而奋斗。
六是坚持世界眼光。习近平总书记的历史思维是和世界眼光联系在一起的。他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就是历史规律。”他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十分重视对当今世界大变局的观察和研究,同时又善于把世界的变动和历史规律联系起来,用这样一种世界眼光处理我们遇到的各种国内外复杂问题。中国大局和世界大局,这两个大局是他治国理政的重要出发点。至于他关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等论述,关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主张,坚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树立亚洲安全观,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等等,更是体现了世界眼光。
以上是我所体会的贯穿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及其特点。(作者李君如为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已是最后一篇
-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