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抗日战争》(1—3卷)作者为王树增,由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6月出版。该书立足于全民族抗战的立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背景下,以重大战役战斗为轴,以重大历史事件及相关人物为经纬,突出反映并全景记叙了八年抗战的主要战役战斗,真实揭示了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中第一次全面同仇敌忾、浴血山河所赢得的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作者简介:
王树增,1952年生于北京。中国非虚构文学第一人,中国战争题材第一作家。著有长篇纪实文学《长征》《朝鲜战争》《解放战争》,非虚构中国近代史系列《1901》、《1911》等。作品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中国图书政府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曹禺戏剧文学奖。
内容简介:
《抗日战争》以三卷的恢宏篇幅记述了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作品以战争的每一次事件和每一场战役为纵贯,以第二世界大战的国际视角全面真实地揭示了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中第一次全民同仇敌忾、浴血山河所赢得的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是一次全新写作,全新阅读战争的体验,对抗日战争全新定位和见识的巨著。从史料收集和研读开始,《抗日战争》写作长达六年之久。由于战场广阔,参战人数众多,抗日战争亲历者遍布各地。尽管如此,王树增还是尽可能地查阅文献、踏勘战场、采集、比对、甄别,力求真实。经过海量阅读和精心酝酿,最后完成了这部大书。
《抗日战争》站在全民族抗战的立场上,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背景下,以重大战役战斗为轴,以重大历史事件及相关人物为经纬,突出反映并全景式地记叙1937—1945年这八年抗战中的主要战役战斗。对敌我双方统帅部的战役企图、计划,兵力部署,作战行动和战役经过,都做了详尽的记叙,特别是对战役战斗结局及其经验教训,能从军事学术的高度给以分析、总结与点评。
这部作品以波澜壮阔的文学叙述向最广大的读者解读中日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持久的战争。记录了中华民族在山河破碎、艰难困苦、牺牲巨大的历史现实下如何同仇敌浴血奋战,最终赢得了这场伟大的民族战争。对于这场残酷的战争所揭示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广大读者认识战争的本质在实践民族复兴伟业的今日中国,都有着巨大的认知意义和价值。
图书目录:
第一卷
序章
世界上还有另外一种逻辑?
第一章 最后关头
第二章 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
第三章 寇深矣!祸急矣!
第四章 丧师失地未有如是之速者
第五章 八路军上来了
第六章 从滑稽故事的迷雾中脱颖而出
第七章 使中华民族永存世上
第八章 舍抗战外无生存
第九章 用精神和血肉争取一个像样的结局
第十章 台儿庄是吾人光荣所在
第十一章 不让鬼子过黄河
第十二章 保卫“东方马德里”
第十三章 日军没有后方
第二卷
第十四章 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是为上策
第十五章 纵使天崩地裂,民族绵延不绝
第十六章 相持阶段的到来
第十七章 中国实在太大了
第十八章 国家至上,民族至上
第十九章 究在何地可以一战?
第二十章 用最大的韧力和敌人拼下去
第二十一章 对得起四万万同胞父老
第二十二章 危机四伏的“一刹那”
第二十三章 结成胜利之果报答国家
第二十四章 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
第二十五章 伯陵防线
第二十六章 我们总算赢了
第二十七章 长沙上空之云彩确见光辉夺目
第二十八章 为自己国家的命运而战
第二十九章 祖国万岁
第三卷
第三十章 剥开表皮露出红瓤
第三十一章 杜利特尔轰炸
第三十二章 把我等的血肉英名涂写在岩石上
第三十三章 不惜一切代价让中国继续打下去
第三十四章 中国的斯大林格勒
第三十五章 挫师失地,罪戾难辞
第三十六章 血腥之月
第三十七章 我们是否得到了人民的真心拥护
第三十八章 我愿意追随他们到任何地方
第三十九章 山川震眩,声折江河
第四十章 “一号作战”到此停止
第四十一章 退后一步不是中国好男儿
第四十二章 漫山遍野杀鬼子
第四十三章 中华民族的胜利
书摘:
第一卷
日军上海派遣军自登陆以来,在中国军队第九军团和第十五集团军的顽强阻击下,不仅人员伤亡很大,战场推进艰难,而且已经处在各部队被分割的不利处境中。因此,松井石根致电东京紧急求援,声称他当面都是中国最精锐的陆军,如果日本要在上海战事中取得胜利,至少还要投入五个陆军师团以上的兵力才行。他要求立即派遣第十四师团以及本属于第十一师团而现在青岛的“天谷支队”火速增援。
九月一日,日军第十一师团派出浅间支队企图打通与第三师团的联络。浅间支队向狮子林炮台发起猛攻。在该处防御的中国军队第九十八师的一个营孤军奋战,最后时刻与日军白刃格斗长达四小时,到全营官兵全部阵亡后狮子林炮台阵地丢失。
第二天,为策应狮子林与宝山的中国军队,军长罗英卓军长指挥第十八军部队向罗店的日军发动了反攻,经过昼夜的持续激战将日军压缩于罗店镇内。
九月三日,日军海军增援部队抵达战场。
五日,日军海军宣布:彻底封锁中国的东南海岸,切断中国上海与外界的一切联系。
蒋介石两次急电罗卓英:“罗店关系重要,必须限期攻下……要求将士有进无退,有我无敌,不成功便成仁……此次抗敌作战,为我民族死中求生唯一出路……凡贪生怕死、临阵畏怯不能发扬战术与武器威力者,同侪将士,应共弃之。凡信仰动摇、精神松懈,不能尽其责任而贻误战机者,同侪将士,应共除之……”——“按照军律,衡情论罪,不稍宽假。”
六日夜,罗卓英再次下达了攻击罗店的命令。中国军队四个师联合顽强攻击,扫清了罗店外围日军的据点。可是,正准备发起总攻的时候,得到了日军已经打通吴淞与狮子林之间的交通,日军陆海军增援部队已经抵达并攻占宝山的消息。这样的战场态势于中国军队十分不利,对罗店的攻击随即停止。
此时的中国军队第九十八师,全师伤亡人数已近五千,其中各级军官伤亡两百人以上。当日军在舰炮和飞机的支援下猛攻罗店与宝山之间的月浦时,伤亡惨重第九十八师依旧拼死作战。在与日军的反复拉锯中,阵地三次易手,团长路景荣、副团长李馨远相继阵亡,日军在付出巨大伤亡后缓慢推进。十一日,月浦进入巷战状态,血战后中国守军由于伤亡过大撤离阵地。日军由此推进到了宝山、狮子林、川沙口一线,两军于黄浦江岸的几处要地形成对峙。
“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
尽管登陆的日军已经突入,尽管武器装备、战略战术都无法比及的中国守军已经血流成河,但是中国官兵至死也不愿意背离这句誓言。就在罗店争夺战进入肉搏状态的时刻,一九三七年八月六日,防御宝山的中国守军为此振臂呐喊,誓不弃守。自五日凌晨开始,日军在舰炮和飞机的助攻下,调集大量坦克猛攻宝山城门。中国守军第九十八师第二九四旅五八三团三营,在营长姚子青的率领下死守不退。久攻不下的日军向这座孤城发射了大量燃烧弹,宝山全城顿时大火冲天,房屋接连坍塌,满城砖石瓦砾。姚子青营长一面向师长夏楚中求援,一面和全营官兵做出一个约定:人从生下来就注定要死的,但好汉死要死出个样子。今天,三营谁也不许后退一步,谁也不许苟且偷生,让日本人看看咱中国人的骨气!援军迟迟不见踪影,废墟之中进行着惨烈的巷战,每一条街巷里每一道断墙边都发生着肉搏战,中国守军在数量大于自己数倍的日军面前使用刺刀、匕首、木棒、石块乃至自己的牙齿,咒骂着,厮打着,直到血肉模糊地倒下去。残酷的肉搏战一直持续到六日上午十时,中国军队第九十八师第二九四旅五八三团三营,除了一名奉命出城报告战况的士兵外,全营五百余人全部殉国。
肉搏战停止了,宝山城内一片沉寂,呆站在血泊里的日军官兵沉默无语。这是一座中国最为普通的小县城,城墙之内方圆不过几里,城楼因为年代久远已残破不堪,城门启闭时还会吱呀作响。日军士兵听他们的长官异口同声地说过,中国军队是一支一触即溃的军队,于是眼前出现的情景令他们不寒而栗:如何解释在根本没有任何救援希望的情况下,这支中国军队会如此怒不可遏、如此不顾一切、如此想要拼烂最后一副身躯、流干最后一滴鲜血?!
姚子青营全体殉国的壮举,被写入了中国抗日战争史,也写入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抵御外辱的心灵史。
中国军队失守宝山城的那一天,日军参谋本部派往上海视察的第三课部员西村敏雄少佐向东京报告了上海前线的危机:
(一)敌人的抵抗实在顽强,无论是炮击还是被包围,决不后退;
(二)估计敌人第一线兵力约十九万,第二线停战区内有二十七至二十八万;
(三)中国居民对敌人有极其强烈的忾心;
(四)由于调军舰运送紧急动员的部队,派遣军后方接济不上,两个师团陷于严重的苦战中。
毫无疑问,自淞沪地区作战开始至今,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和不屈精神大大出乎日本人的预料。日军作战原则上的表述是要“惩罚一下中国人”,可至少目前看来,受到惩罚的是那些爬上中国东南海岸的日军官兵。而对于抗击日军的中国军队来讲,伤亡之大出乎预料,这让刚刚开始的战争蒙上了一层令人忧虑的阴影:中国固然国土辽阔,人口众多,但是如果战争按照这样的伤亡比例和沦陷速度持续下去,中国将能坚持多久?
战争的不屈精神不是靠某个人、某支部队,甚至是正在进行作战的某个战区来支撑的。
赢得战争的最可靠的力量,将是中华民族的意志。
一九三七年的八月,日本人突然得到一个更令他们震惊的消息:中国两个敌对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不但宣布已经真诚地联合在一起,而且联合的目的十分明确:打日本,保中华!
- 上一篇:
-
[第十一批]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
已是第一篇
-
[第十一批]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
- 下一篇:
-
[第十一批]《“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
已是最后一篇
-
[第十一批]《“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