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中组部推荐第十一批党员干部学习书目都讲了啥
发表时间:2015-11-04   来源:新华悦读

  抗战历史篇——

  3、《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

【基本信息】

  作者:《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编写组 编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5月

  【内容简介】  经中央批准,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牵头、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共同编写的《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一书,近日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全面回顾了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14年间,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艰难曲折的战争历史。14年抗日战争是一个整体,前6年局部抗战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及上海等地区,是整个抗日战争的先声和重要组成部分;后8年的全面抗战是局部战争的延伸和发展,也是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决战。该书立足于记述真实历史,对国民党军队前期在正面战场的浴血奋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中国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的战略配合,敌后战场逐步成为全国抗日主战场等重大历史问题作了实事求是的历史还原。对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中国战场与盟军共同对日展开战略反攻、日本投降后的国际格局设计等抗日战争的有关历史细节也都作了详细的记录探讨。

  该书文字简洁凝练、图文并茂,是截至当前最为真实、全面、可读的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官方读本。

  【文章选摘】

  1940年5月至6月,德国占领了整个西欧,随后对英国本土展开大规模战略轰炸。欧洲战局的急剧逆转,促使日本更加急切地要征服中国。日本随即加强了对中国的军事、政治和外交攻势。在严峻的国际形势和日军的压力下,国民党及其政府内部出现了动摇妥协倾向。为振奋全国的抗战精神,遏制国民党及其政府的妥协危险,也为打破日军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囚笼”政策,八路军总部决定实施一次大规模攻势作战。  此次八路军的大规模攻势,覆盖了整个华北地区的主要交通线。在这些地区,驻有日军3个师团的全部、2个师团的各2个联队、5个独立混成旅团的全部、4个独立混成旅团和骑兵旅团的各一部,总兵力约20万人,另有伪军约15万人。参战的八路军有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40年8月20日至9月10日。在此阶段,晋察冀军区和第129师各部对正太铁路全线发起突袭,猛烈攻击沿线的日军据点和井陉煤矿。同时,八路军第120师对同蒲铁路北段和晋西北主要公路展开大破击。而冀南、冀东、冀中和太岳等华北其他地区的八路军和游击队,也对各自当面的日军交通线展开广泛的破击战。第二阶段:9月22日至10月上旬。在此阶段,晋察冀军区部队发起涞(源)灵(丘)战役,连续攻克日军数十处据点。第129师发起榆(社)辽(县)战役,相继攻克了多处据点和榆社县城。第120师各部再次对同蒲铁路展开大破击,使同蒲铁路北段交通又一次陷入瘫痪。第三阶段:1940年10月上旬至1941年1月24日。日军遭到连续两次大规模攻击后,遂调集重兵反扑。1940年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第129师各部转入反“扫荡”作战,迫使反扑的日军撤回原据点。11月17日至12月5日,太岳军区八路军连续在官滩、龙佛寺等10余次战斗中重创来犯日军,迫使日军撤出太岳区。在此阶段,日军还对晋察冀和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发起反扑。至1941年1月,晋察冀军民粉碎了日军对平西、北岳抗日根据地的进攻,晋西北八路军也将日军全部逼回至原驻地。

  据八路军总部统计,至1940年12月5日,参加百团大战的八路军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俘虏日军281人、伪军18407人,日军自动投诚者47人、伪军反正者1845人,缴获枪械5942支(挺)、各种火炮53门、骡马1510匹等大量军用物资,摧毁据点2993个,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车站37个、桥梁213座、隧道11个、铁轨21.7万余根、枕木154.9万余根、电线杆10.9万余根,破坏煤矿5个、仓库11所,解放煤矿工友10120人、铁路工友2055人。八路军伤亡1.7万余人。

  值得一提的是,八路军在井陉煤矿战斗的硝烟中,曾救出两个日本小姑娘。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亲自看望和关照,还附上一封信,一并辗转交给日方,展现了八路军的人道主义精神。40年后,当年被救的小姑娘美穗子,还重返中国,专程向聂荣臻、向中国人民表示感谢。这个感人的故事一直被传为佳话。

  1940年,聂荣臻(右)照看从百团大战的战火硝烟中救出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

  1980年,美穗子重返中国,向聂荣臻致谢。

  百团大战是在日本法西斯侵略气焰极度嚣张、全国抗战面临严峻考验的关键时刻,实施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行动。在军事上,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在华北地区的“囚笼”政策,巩固了华北抗日根据地,并迫使日军不得不进一步从正面战场抽兵对付敌后抗战力量,从而策应了正面战场的作战;在政治上,百团大战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对八路军“游而不击”的污蔑,抑制了国民党内对日妥协的倾向,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

  ---------------------------

  4、《抗日战争》

【基本信息】

  书名:《抗日战争》(1~3卷)

  作者:王树增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6-1

  【内容简介】

  《抗日战争》以三卷的恢宏篇幅记述了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作品以战争的每一次事件和每一场战役为纵贯,以第二世界大战的国际视角全面真实地揭示了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中第一次全民同仇敌忾、浴血山河所赢得的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是一次全新写作,全新阅读战争的体验,对抗日战争全新定位和见识的巨著。从史料收集和研读开始,《抗日战争》写作长达六年之久。由于战场广阔,参战人数众多,抗日战争亲历者遍布各地。尽管如此,王树增还是尽可能地查阅文献、踏勘战场、采集、比对、甄别,力求真实。经过海量阅读和精心酝酿,最后完成了这部大书。《抗日战争》站在全民族抗战的立场上,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背景下,以重大战役战斗为轴,以重大历史事件及相关人物为经纬,突出反映并全景式地记叙1937—1945年这八年抗战中的主要战役战斗。对敌我双方统帅部的战役企图、计划,兵力部署,作战行动和战役经过,都做了详尽的记叙,特别是对战役战斗结局及其经验教训,能从军事学术的高度给以分析、总结与点评。这部作品以波澜壮阔的文学叙述向最广大的读者解读中日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持久的战争。记录了中华民族在山河破碎、艰难困苦、牺牲巨大的历史现实下如何同仇敌浴血奋战,最终赢得了这场伟大的民族战争。对于这场残酷的战争所揭示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广大读者认识战争的本质在实践民族复兴伟业的今日中国,都有着巨大的认知意义和价值。全面讲述抗日战争历史,是历史的需要,也是现实的可能。随着社会日益开放,对外交流通畅,两岸对历史的态度日趋一致,尘封已久的秘密文书档案也纷纷解密。有太多读者希望全面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有太多他们的父辈曾亲身经历的战争需要重新讲述。此时回首上世纪的抗日战争,创作一部符合历史真实的巨著,便既是应当的,也是可能的了。王树增的“战争系列”一直在努力达到这一目标,这也是他的“战争写作”的价值所在。正是基于此,王树增完成了他“战争系列”最为宏阔的一部作品——《抗日战争》。

  【作者简介】

  王树增,1952年生于北京。中国非虚构文学第一人,中国战争题材第一作家。著有长篇纪实文学《长征》《 朝鲜战争》《解放战争》,非虚构中国近代史系列《1901》、《1911》等。作品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中国图书政府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曹禺戏剧文学奖。

责任编辑:张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