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可以安享晚年,可6年来,他却不辞辛苦地义务管理文化室。4000余册图书放置的井然有序,26本厚厚的文化室运行档案记载工整,6年来接待村民超5000人次。他就是池州市东至县胜利镇姜东村农家书屋管理员、现年75岁的周景灿。前不久,周景灿荣获全国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称号。 祠堂变“学堂”,办起文化室 “忙碌了一辈子,可以好好安享晚年,怎么想起操心管起农家书屋了?” 面对大家的疑问,周景灿说,村民富裕起来了,对知识的需求也变的迫切,想看本书都不知道去哪借。村子里的旧祠堂一直荒废,如果能把祠堂改造成一个小文化室,乡亲们借书、看书也有了去处。 为了扩大藏书量,周景灿带头把自己珍藏了几十年的心爱图书无偿地拿到文化室,并且不遗余力地说服、动员有存书的村民,把更多的图书献给农家书屋。2007年,周景灿带头出资1000元修建了一条通往文化室的水泥路,既方便了村民进出文化室学习,也有利于村民日常生活。 书屋事情杂,欣然一肩扛 姜东文化室占地4亩,400平方米的两层仿古式建筑里,设有阅览室、活动室、文化广场等场所,藏书4000余册,社会、法律、科技、文学等种类图书一应俱全。理事长周遐龄介绍说,为了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文化娱乐场所,吸引更多的村民走进文化室,周景灿动足了脑筋,把书屋管理得井然有序。 在文化室档案柜里,存放着2006年以来,有关文化室管理运行的档案记录26本,前来文化室看书学习的村民达到3000余人次,体育器材借用量就达到1600多次。如此大的借阅量,运行6年来,由于管理有序,没有出现一起借书不还的现象。 村庄大变化,奉献人人夸 “文化室是个小平台,但在活跃农村文化、带动群众致富增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周景灿告诉大家说,管理文化室虽然辛苦,但是看到村子一天天的变化,自己打心眼里高兴。 周景运是文化室的常客。他干了10多年的养殖业,承包了50亩鱼塘,以前完全是靠天收。“在周老的推荐下,我尝试着按照书上介绍的养殖科技知识去做,结果产量提高不少”。掌握了养殖技术以后的周景运,收入成倍增长,现在的年收入5万元左右。周景运说,更关键的是,从此迷上了学习,有事没事就爱到文化室坐一会。” (姚超 金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