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安徽南陵:乡村“复兴少年宫”深耕文化乐土 培育时代新人
发表时间:2022-02-14来源:安徽文明网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2021年8月以来,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扎根乡土,立足农情和乡情,整合有限资源,打造南陵特色乡村“复兴少年宫”,使之成为乡村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一片沃土,为小少年点燃大梦想,在小村庄演绎大精彩。

2021年秋季班结业典礼合影

  精心设计阵地网络

  建强主阵地,依托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按照就近就便、资源整合原则选址主阵地,并将文明校园、文明村镇、文化场馆等纳入教育实践点,形成“1+N”的育人格局。

  用好现有资源,着力提升全县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实现全域覆盖。

  培育试点运行,根据籍山镇新建村试点地域特征,打造“党建引领区”“多功能活动区”“文体娱乐区”“法治教育区”“劳动体验区”五大片区阵地平台的“15分钟青少年教育活动圈”,形成一套符合试点建设实际的设计方案。

爱心港湾

成长之路

  精彩激活志愿服务

  依托乡村学校教师组建辅导员队伍,与周边学校结成对子,建立以学校教师广泛参与的辅导员队伍,制定辅导员激励措施,大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组建公共文化服务专业志愿者队伍,教育、文化、体育、科技等部门,整合利用优势资源,帮助乡村“复兴少年宫”联系专门文化人才,采取送文化和种文化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活动,培训辅导员队伍。

  建立社会志愿者辅导员队伍,动员社会各方面志愿服务力量,包括社会志愿服务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五老”志愿者、退休老教师、返乡高校学生等,引入“三人行国学课堂”“四点半课堂”“悦动体育”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建立社会辅导员队伍。

  吸纳家长志愿者服务,让家长走进少年宫课堂参与孩子的成长,如种田“老把式”的祖父母和农村“留守妈妈”手把手教学种豆插秧、剪纸、织毛衣等。

“舞之灵”舞蹈形体训练

“乡村记忆”劳动体验课——“老把式”家长志愿者教学

  精致打造试点品牌

  整合多方资源,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坚持公益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普及国学公益课堂,锻造书法提升,锤炼形体培训,拓展劳动实践等,将“农村记忆”劳动体验、国学经典、“小巧手”手工、舞蹈、美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有机融入活动内容,吸引广大农村孩子乐于参与、便于参与。

  着力打造南陵县籍山镇新建村“试点品牌”,切实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南陵样本”。自去年10月开放以来,南陵县籍山镇新建乡村“复兴少年宫”已经成功开设了五个特色活动课程,组织开展活动三十二次,服务周边农村学生百余人。(徐江红)

Scan me!
责任编辑:黄 舒雅
【纠错】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