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筑梦新课堂 桐庐瑶琳“复兴少年宫”有趣有料
发表时间:2022-06-02来源:杭州日报

杭州市桐庐县瑶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毕浦小学开展“棕香沁校园 民俗共传承”活动。图片来源:桐庐县文明办

  “五月五,过端午,粽叶青,糯米香;贵菖蒲,戴香包……”近日,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瑶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桐庐县毕浦小学开展“粽香沁校园 民俗共传承”系列活动,丰富乡村少年儿童的“第二课堂”。

  说来历、讲习俗、诵诗篇……孩子们走进端午、认识端午,在欢声笑语中了解端午的文化根源,在琅琅书声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杭州市桐庐县瑶琳镇毕浦小学的小朋友正在缝香包。图片来源:桐庐县文明办

  佩香包,是端午节传统习俗之一,不但有辟邪驱瘟之意,且有襟头点缀之用。在志愿者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用一钩一锁,缝出祈福香包。形形色色的香包玲珑夺目,内有朱砂、雄黄、香药等等,清香四溢。

  对于孩子们来说,最熟悉的端午节习俗莫过于吃粽子。现场,志愿者教师带领孩子们体验“包粽子”,这一传统美食将端午节的氛围感拉满。两片粽叶,错开折叠,卷成漏斗形状,再装入提前拌好的糯米,折叠粽叶将糯米全部包住,线绳缠绕粽子几圈,一只小巧可爱的粽子就完成了。粽子的棱角里,是历史的传承,软糯的口感中,蕴藏着文化的清香。

杭州市桐庐县瑶琳毕浦小学的小朋友挂起亲手制作的香包。图片来源:桐庐县文明办

  “‘我们的节日’让孩子们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提高他们的爱国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桐庐县毕浦小学副校长余芳韵笑意盈盈道,有趣有料的活动,也是瑶琳镇积极开展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的缩影。

  据了解,瑶琳镇紧密结合乡村少年儿童学习成长需要,依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力量,整合优质资源,因地制宜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家门口”活动。在发挥现有教师的优势基础上,广泛动员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积极参与乡村“复兴少年宫”志愿服务,不断充实师资力量。此前,瑶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还曾在桐庐县瑶琳小学开展“虎虎生威迎亚运‘非遗武术’进校园”活动,邀请市级非遗项氏内家拳第五代传承人项成山老师指导孩子们练习项氏内家拳,上了一堂特别的“非遗文化课”。

  乡村“复兴少年宫”是青少年的“第二课堂”,是推动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接下来,我们将充分挖掘本地特有资源和文化民俗,与学校共谋划、齐出力,发挥活动育人和实践养成的优势,引导少年儿童培育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提高综合素质,把复兴少年宫打造成‘双减’之下瑶琳青少年‘增能增智’的重要实践之地。”瑶琳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Scan me!
责任编辑:党 建
【纠错】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