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以列入全国乡村“复兴少年宫”试点为契机,聚焦沙县小吃走出去后农村困难儿童教育的现实需求,探索“建、管、育”并举的乡村“复兴少年宫”运行模式,打通少年儿童素质教育和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孩子学习制作家乡美食,体会“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图片来源:文明三明微信公号
构建乡村“复兴少年宫”阵地建设新样板
创新联办模式,建设高标准教育阵地。按照“沙县区委领导、党委领办、学校主办、部门协办、社会援办”的联办建设思路,依托现有教育资源,以有场地、有队伍、有方案、有教材、有对象、有器材、有经费“7个有”为标准,在沙县区夏茂第二中心小学挂牌成立全省首个乡村“复兴少年宫”。截至目前,沙县区已建成乡村“复兴少年宫”25所,实现12个乡(镇、街道)全覆盖,惠及乡村少年儿童9300余人。
拓宽发展模式,建设高品质文化阵地。整合教育、民政、文旅、妇联、科协等部门优质资源,依托湖源中央红军东方军旧址群、夏茂文昌宫、罗从彦纪念馆、畲族文化馆、乐龄学堂、儿童之家等教育场所,进一步拓宽实践教学基地类型,开展拜师礼、缅怀先烈、敬老爱老等教育活动140余次,惠及乡村少年儿童3600余人,让乡村“复兴少年宫”真正成为时代新苗茁壮成长的沃土。
升级关爱模式,建设高水平服务阵地。结合“双减”政策的实施,创新开设“一日一聊天、一周一问候、一月一记录”困难儿童关爱课程,打造个性化课后服务课程,助力课后服务扩面提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目前,依托乡村“复兴少年宫”开展课后服务课程560场次,惠及学生4300余人。
推进乡村“复兴少年宫”师资培养新模式
专兼结合。组建专兼结合的辅导员队伍,从本地学校、文化站选聘文艺骨干担任专职辅导员的同时,聘请书法、摄影、美术等协会会员担任外聘兼职辅导员,形成校内外结合、专兼职互补、多层次的辅导员队伍,为“复兴少年宫”的正常运转提供基本师资保障。目前,沙县区共有辅导员300余名,其中外聘辅导员14名。
多元参与。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志愿者的主力军作用,整合区、乡(镇)、村(社区)三级志愿服务队伍资源,搭建志愿服务库,定期招募志愿者配合“复兴少年宫”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目前,沙县区共有340余名志愿者参与“复兴少年宫”活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20余场次。
结对共建。发动三明农校、沙县实小等省、市级文明校园与乡村“复兴少年宫”开展结对共建,安排25名教师担任“走教”辅导员到乡村“复兴少年宫”送学。动员本地各类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退休老教师、返乡高校学生等30余人积极参与,进一步壮大“复兴少年宫”的师资力量,助力乡村“复兴少年宫”全速运行。
探索乡村“复兴少年宫”特色发展新机制
建设“文化有传承”的“复兴少年宫”。深入挖掘沙县小吃、民俗文化等乡土文化资源,开发贴近青少年生活的项目活动,让“老味道”“老手艺”代代相传。目前,已打造本土特色文化“复兴少年宫”15所,开展扁肉、烧麦、金包银等特色小吃制作体验,山歌传唱、畲族竹竿舞、舞龙等乡土文化教育活动680余次,参与少年儿童累计1.4万人次。
建设“实践有活力”的“复兴少年宫”。将乡村“复兴少年宫”活动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各类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开展“沉浸式”实践活动,通过“思想道德大讲台”、体验垃圾分类回收和文明积分物品兑换、保护母亲河科学放生公益活动等活动,让少年宫焕发生机活力。截至目前,全区各复兴少年宫共组织3400余名青少年开展文明实践活动230余次。
建设“爱心有温度”的“复兴少年宫”。密切关注农村未成年人特别是困难儿童的成长,以开展“大爱三明”主题活动为契机,依托民政“福蕾行动计划”、团委“青春护雏”计划、妇联“春蕾计划”、关工委“五老关爱计划”,引入“圆梦工程”“爱心妈妈”“助学帮教”等服务项目,开展安全教育、兴趣培育、文体娱乐、捐资捐物等活动,为农村困难儿童送去温暖关爱。目前,已开展各类爱心活动70余场次,惠及乡村困难儿童2000余名。(供稿:福建省文明办 福建省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