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拿什么去“拼”
发表时间:2022-03-04 来源:中国文明网
  近日,因身为研究员的家长过度参与,云南一名小学生研究论文所获奖项被撤销。家长越俎代庖,让本该是激发兴趣、提高素养的科技创新比赛变味,成了拼爹游戏。这件事折射出了家庭教育的揠苗助长问题。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邢淑芬指出: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不乏大量的“直升机式”和“割草机式”家长,时时刻刻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他们走在孩子前面,替孩子清除成长道路上的障碍,不希望孩子直接面对任何困难。具有上述特点的家长都不利于孩子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弯道超车”的后果是拿孩子的成长作为代价

  《吕氏春秋》中记载了一则“引婴投江”的故事——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有个人从江边经过,看见有人正拉着个婴儿想要把他扔到江里,那婴儿大声地哭泣。问其原因。那人说:“这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父亲擅长游泳,孩子就自然擅长游泳吗?真是个荒谬的想法!

  专业技能的获得,需要循序渐进地过程,这是学习的规律。急不来!独立发问、思考、研究,是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是孩子成长的重要一步。跳不过!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可想象,家长应该保持孩子的独立性,适当引导和启发。

  在广东农村,有一户普通的大家庭,家庭成员40多人,老母亲是一名的劳动妇女,虽不识字却拥有极强的记忆力,会唱200多首当地民歌,通过“歌传身教”,把“自强不息、艰苦朴素、团结和谐”的家风传入孩子们的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子女辈里出了4位作家,儿孙中有24人从事文学创作。这位母亲叫林雪平,她的家庭被评为是全国文明家庭。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除了教会孩子如何学习,还要教会孩子如何面对“成长的烦恼”。曾有人说,成长是一场漫长的跋涉,途中有坎坷不平、有荆棘丛生。父母的美好言行,往往能驱散黑暗照亮前方,把孩子引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爱而不去替代,言传身教,清风徐来,花自盛开!

Scan me!
责任编辑:党 建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