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尤 “铜头铁额今安在?始信轩皇苦用兵”。 数千年前,“兽身人语,铜头铁额”的蚩尤,与“生而神灵,弱而能言”的黄帝战于涿鹿之野,兵败身死,“身首异处,故别葬之”。历史上始有“四冢磔蚩尤”之说。 百年前,王国维的咏诗之问,后来一直成为横亘文人骚客、专家学者、汉苗同胞心头的一道坎,难以逾越。 近年,阳谷县的考古与研究发现,方始揭开蚩尤首级冢之谜,还蚩尤“人文始祖”之正名。 假设与求证: 从“皇姑冢”到“蚩尤冢” 在今阳谷县十五里园镇,往西约2公里处,有一大土丘,高约4.5米,占地约2500平方米。土丘周遭槐树环绕,夏时,草木苍郁青翠,静水环流,冬时,群周静穆,铁树铮铮。当地人称 “皇姑冢”。 有人言,既称“冢”,则为一人文之物。但“皇姑冢”是否葬皇姑?无从得知。 1973年的一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在皇姑冢遗址中心高台北端考察时,发掘了一条探沟,出土了一批陶片和一些骨、石器。经研究鉴定,为4000至6000年前,新石器时期的仰韶、龙山文化遗物。1992年6月,该冢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碑为证。1994年冬,山东省考古所考古学家带领考古勘探队员对此冢再次挖掘,进一步发现了部分城垣,确定为后岗一期和龙山文化。 2006年,阳谷县文化局与聊城市文物考古队一起,第三次对“冢”及其周围进行全面勘探,绘制了遗址平面图。发现,此冢原来坐落在一个古城中心,此城呈东北西南向,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150米,面积大约6万平方米,因黄河数次决口,此城被埋在地下。并探明,“冢”最上层是汉代文化层,中间是龙山文化层,底层是大汶口文化层(兼有少量仰韶文化)。 上世纪70年代至今,对此冢已进行三次考古发掘,据积累的资料来看,此冢、城与蚩尤生活的时期大致相同。 如此一来,“皇姑冢”名应为以讹传讹。那么,在这座近五千年巨冢中沉睡的,到底是谁?“皇姑冢”是否就是蚩尤冢?人们孜孜以求。 在随后的研究探索中,文献史料成为破解这一谜题中的重要一环。据《皇览·冢墓记》记载:“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曰‘蚩尤旗’。蚩尤肩髀冢,在山阳郡巨野重聚。”《汉书·地理志》载:“寿良(汉时寿张县)蚩尤祠在西北济上。” 那寿张即是阳谷么?史料记载,寿张县历史悠久,原名“寿良县”,至东汉时因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叔叔刘良,更名为“寿张县”。三国时期,寿张县属东平国。1964年,寿张县建制撤销,以金堤为界,金堤以北的张秋、十五里园、寿张、李台等四个区划归阳谷县至今。从行政区划资料来看,今天的阳谷县十五里园镇叶街村,自春秋、秦汉、三国时期到1964年期间,一直属寿张县管辖。况且,除皇姑冢外,在原寿张县范围内,目前尚未发现第二处与《皇览》里所提到的蚩尤冢相似的封土遗址。 至此,考古发掘与文献史料相吻合,“皇姑冢”在成冢年代,地域范围以及墓冢规模等方面,几乎与《皇览》等史料记载的蚩尤冢相契,“皇姑冢”具有“蚩尤冢”的外部条件和内部特征。 此外,据《皇览·冢墓记》记载,在蚩尤冢附近一带,每年十月都有祭祀蚩尤的风俗。而阳谷及周围地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家家户户都要上坟,连出嫁的姑娘都要回娘家烧纸祭祖。并且,阳谷民间一直流传的,如《古柳树的传说》、《十日一祭祖节的来历》等传说,也与蚩尤有关,民俗资料旁证了蚩尤冢的真实性。 文献记载,考古支持,民俗佐证共同证明:皇姑冢就是蚩尤首级冢。2009年,山东省文物局批复,阳谷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皇姑冢遗址”更名为“蚩尤冢遗址”。 “蚩尤冢遗址”,作为一种深埋地下的文化遗存,在什么时间段被发扬光大,与文化遗存本身的价值有关,更与这个时代发扬它的人的眼光、努力有关。阳谷以一县之力,在蚩尤文化研究上,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有十分证据说十分话,工作艰难却成功,最终使得蚩尤首级冢之谜破解,并得到各界认可,阳谷也因此被称为“东夷之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