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度关山


三国魏•曹操


天地间,人为贵。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1]。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2]。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3]。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4]。
封建五爵,井田刑狱[5]。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6]。
皋陶甫侯,何有失职[7]。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8]。
劳民为君,役赋其力[9]。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10]。
不及唐尧,采椽不斵[11]。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12]。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13]。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14]。
兼爱尚同,疏者为戚[15]。

【解题】
   《度关山》是乐府曲名,属《相和歌•相和曲》。诗中,曹操自述其治国之道,表达了他的政治理想。东汉末年,官场黑暗,吏治腐败,朋党窃权,妒贤嫉能;豪门贵族,兼并屯积,侈靡成风;大批农民破产流亡,饱经患难。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曹操渴望出现清明的政治局面,于是吟咏抒怀。诗中,曹操借古喻今,反复称颂古代圣贤以法治国,清正廉明,轻徭薄赋,崇俭去奢等先例,强调执政者应当励行节俭,执法严正,宽厚爱民,反对奢侈享乐和过度的役使百姓。诗歌开门见山,直述政治见解,对从政治国者多有劝勉,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


【注释】
[1]牧民:统治人民。轨则:法度、准则。
[2]二句意谓国君巡游,车驾到达四方很远的地方。经纬:指道路。南北之道为经,东西之道为纬。这里用作动词,指经由东西南北道路。四极:四方很远的地方。
[3]黜陟(zhì)幽明:贬退昏庸之徒,迁升贤明人才。黜:降职或罢免。陟:升迁。幽明:分别指昏庸者和德才兼备者。黎庶:百姓。繁息:指人繁殖生息。
[4]於(wū):叹词。烁(shuò):美好。总统:总管。邦域:国家。
[5]封建:帝王把土地分给诸侯,使其建立邦国。五爵:指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井田:周代的土地制度。以方九百亩为一里,划为九区,形状如“井”字,故名。
[6]二句意谓奴隶有了功劳之后,可以烧掉他们的卖身契或有罪的文书,但不能对罪犯普遍地赦免和赎罪。燔:焚烧。丹书:古代用朱笔记载犯人罪状的文书。
[7]皋陶(ɡāoyáo):人名,虞舜时的狱官之长。甫侯:又作“吕侯”,周穆王时任掌管刑狱的司寇。二人均以执法严明而著称。
[8]嗟哉:感叹词。后世:后代人,此指东汉末期的权臣。改制易律:改变了古代的法律制度。
[9]役赋其力:随便加重老百姓的徭役和赋税。
[10]食器:饮食用具。畔:同“叛”。据《说苑•反质篇》记载:尧为天子时用土碗吃饭,用土瓶饮水,天下臣服。舜继位后,刻木为食器,涂以黑漆,有十三国诸侯背叛他。十国是举其成数。
[11]唐尧:即尧。相传为古代贤君,初封于陶,后徙于唐,史称唐尧,以贤明俭朴著称。采椽(chuán)不斵(zhuó):用柞木作椽,不加砍斵。采椽:柞木椽子。据《韩非子•五蠹》记载:“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剪,采椽不斵。”
[12]伯夷:商朝末年孤竹国君的长子。孤竹君死时留下遗嘱让伯夷的弟弟叔齐继位,叔齐让哥哥伯夷继位,伯夷不受而出走。他们互让君位被古人称为美德。厉俗:劝勉廉洁谦让的风俗。
[13]二句意谓奢侈是邪恶中最大的,节俭是美德中共有的。出自《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14]许由:唐尧的高士。传说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肯接受,并且认为是对他的侮辱。讼曲:打官司,辨曲直。
[15]兼爱尚同:战国时期墨家的思想主张。兼爱:指墨子提倡的“兼相爱,交相利”。尚同,即“上同”。墨子认为“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曹操是借以表达加强中央集权的愿望。

NO·2 悯农二首

唐•李绅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解题】
    李绅(772-846),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县),后迁家无锡。元和元年(806)进士。历官校书郎、国子助教。穆宗时为翰林学士。敬宗即位,遭陷害贬端州司马。武宗会昌二年(842),自淮南节度使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复出为淮南节度使。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与者,曾作《乐府新题》20首,失传。
   《悯农》二首是李绅的早期作品。诗中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表现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其一写农民辛苦劳动了一年,终于获得了丰收,却仍免不了饿死的悲惨命运,从而揭露了封建社会中农民所遭受的剥削深重。其二写农民劳作的艰辛,告诫人们要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要爱惜粮食。诗题又作《古风》。

                      NO·3 〔正宫•鹦鹉曲〕 农夫渴雨

                          元•冯子振
 
    年年牛背扶犁住,近日最懊恼杀农父[1]。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青天雷雨[2]。[幺]恨残霞不近人情,截断玉虹南去[3]。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4]。

【解题】
    冯子振(1257-1314?),字海粟,号怪怪道人,又号瀛洲客。攸州(今湖南攸县)人。曾官承事郎、集贤待制。以博学强记、文词英丽著名。存世小令44首。此曲为冯子振42首[正宫•鹦鹉曲]中的第四首。曲子以农夫的角度描述了稻子开花吐穗时节,他们渴盼天降甘雨的急切心情,描写细致生动,感情真挚自然,表明作者对农民生活有着深切的体察、了解与同情。渴雨即渴望降雨。

【注释】
[1]扶犁住:指耕种为生。懊恼杀:懊恼极了,懊恼坏了。杀:极,特别。
[2]恰待:正要。抽花:抽穗,吐穗。渴煞:渴坏了,此指禾苗需要雨水。
[3]残霞:农谚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之说,是晚霞表示天气晴朗之意,故有“不近人情”之谓。玉虹:光泽如玉的彩虹。农谚有“东虹日头西虹雨”之说。
[4]闲云:此指不能致雨的稀薄云层。

NO·4 咏史

唐•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1]。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2]。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3]。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4]。


【解题】
    开成五年(840)的春天,唐文宗驾崩。唐文宗在位十四年,为改变唐王朝日益严重的颓势,积极采取措施,然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乃至于始终没能改变宦官专权的局面。是时,诗人移家长安,面对此情此景,又目睹朝廷日益衰败的颓势,心生无限的感慨,遂写下了这首诗。题为《咏史》,实为哀悼文宗之作。本诗首联流传甚广,已成格言。

【注释】
[1]二句意谓逐一地审视古代君王得天下和治天下的情况,往往是因为勤俭而建立政权,因奢侈而丢掉国家。前句化用《韩非子•十过》:“昔者戎王使由余聘于秦。穆公问之曰:‘寡人尝闻道而未得目见之也,愿闻古之明王得国失国何常以?’由余对曰:‘臣得闻之矣。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2]二句意谓贤臣良将重于琥珀为枕、珍珠饰车,言外之意称颂文宗节俭尚贤。琥珀枕:用琥珀制成的枕头。《南史•宋武帝纪》:“宁州献虎魄(琥珀)枕,光色甚丽,价盈百金。时将北伐,以虎魄疗金创。上大悦,命碎分赐诸将。”珍珠车:据《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战国时,魏惠王向齐威王夸耀说自己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齐威王说自己所珍惜的对象是贤臣良将,“将以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
[3]二句意谓文宗时运不济,选拔不到具有才能的人;拼尽全力却难以清除奸佞之徒。运:时运。青海马:青海出产的骏马,据说能日行千里。这里用来比喻能辅佐君主成就大业的贤才。蜀山蛇: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战国时,秦惠王许嫁五位美女与蜀王,蜀王派五位大力士前往迎娶,回途中经过梓潼,见到一条大蛇钻入山洞,五位力士一起去拽大蛇,结果山崩塌下来,力士和美女都被压死了。这里以蜀山蛇比喻奸佞之徒,特指专权的宦官。
[4]二句意谓有几个人能理解唐文宗励精图治的抱负呢?我将永远为夙愿难遂的唐文宗而恸哭。预:听、闻。南薰曲:传说舜帝弹琴唱《南风》之歌,天下因此出现太平的景象。《孔子家语》:“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苍梧:山名,相传帝舜南巡,死于苍梧(今湖南宁远)之野。翠华:翠羽装饰的旗帜,指皇帝的仪仗。这里指代唐文宗。

NO·5 重访延边
朱德
重访延边景象鲜,培修十载换新天。
春来抢种争分秒,秋到忙时贵后先。
草帽山头栽果树,沙河岸上种禾田。
人民勤俭辛劳甚,累进丰收是逐年。


【解题】
    1964年7月11日,朱德抵达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视察,7月12日写下此诗抒怀。诗人一路上看到了延边田间的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看到了农民的生机勃勃的新面貌,心中充满了由衷的喜悦之情。诗歌前三联叙事写景,尾联抒情。

———————————————
NO·6
穷人们

[比利时]维尔哈伦

是如此可怜的心——
同着眼泪的湖的,
它们灰白如
墓地的石片啊。
是如此可怜的背——
比海滩间的那些
棕色陋室的屋顶
更重的痛苦与负荷啊。
是如此可怜的手——
如路上的落叶
如门前的
枯黄的落叶啊。
是如此可怜的眼——
善良而又温顺
且比暴风雨下
家畜的眼更悲哀啊。
是如此可怜的人们——
以宽大而懊丧的姿态
在大地的原野的边上
激动着悲苦啊。

【解题】
    全诗一共五节,前四节通过穷人们的“心”“背”“手”“眼”四个意象,从痛苦、辛劳、羸弱、屈辱等方面概括了“穷人们”的生活。然后,在第五节,诗人将“可怜的人们”——穷人们整体推出,“穷人们”的苦难形象便跃然纸上,深入人心。诗歌采用了章法回环的表现形式:诗节不断地回环往复,音韵上产生一种强烈的回旋美感,对情感表现有强烈的渲染和强化作用。维尔哈仑(1855-1916),比利时的法语诗人、剧作家、文艺评论家。早期曾受象征派诗歌影响,有敏锐的时代感和现实感。他的诗歌客观再现了工业化后的城市和乡村,被誉为“现代生活的诗人”。

     NO·7 重读《清贫》

             纪鹏

不必秉烛夜读了
案头乳白色的台灯
就是属于我的朝日一轮
它是我生命高燃的灯火
在倾听着我的沉思
我的心音

今夜,我轻轻地打开
方志敏著的《清贫》
呵,字字光洁如繁星
银河飞泻般浪涛滚滚
行行铅字并肩挺立
如高山的巍峨群峰
这响铮铮的千字文
跳动着一颗真正共产党人的心

投身革命激流
飞度五千多个晨昏
几百万元从指间流过
每枚铜板都联系着军民的命运……
敌兵拉开手榴弹引线
怒吼,恐吓,搜身
除了普通的手表和水笔
真是身无分文
无法理解,难以置信
眼前却屹立着顶天立地
真实的共产党人

对照这光辉篇章的明镜
某些“公仆”快亮亮灵魂
这些披着红大衣的蛀虫
不但蚕食,吞贪社会的花果
甚至偷掘共和国大厦的基根
我要借黄果树瀑布的喉咙
大声疾呼,大声疾呼:
同志哥,同志妹,
在这喜忧掺半的岁月里
能否经常重读《清贫》?!


【解题】
    1935年5月26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在狱中写下了经典名篇《清贫》。数十年过去了,《清贫》还有无现实意义?纪鹏以流畅生动的诗歌形式,回答了这一问题。确实,在物质财富丰富的今天,《清贫》更应该是常读常新。

    纪鹏 (1927-2006),吉林九台人。1948年肄业于长春学院。历任松江军区宣传队队员,总政《解放军战士》等报刊编辑,《解放军文艺》编辑组长,国防科委十四院宣传处副处长,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研究员、特约编审,《中国风》杂志常务副主编,编审。中国散文诗学会创会副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中心常务理事等。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诗集有《蓝色的海疆》、《爱的交响曲》、《淡色的花束》、《献给祖国的花环》等。

中国文明网出品  责任编辑:谢小燕  文字来源:重庆市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