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首页 > 文史 > 文章
齐鲁名士孙光祀:足智多谋与康熙结皇亲
发表时间:2011-12-06   来源:大众日报 

孙光祀画像

孙光祀出资建造的石桥

孙光祀出资打的深井

  平阴县孙官庄村山脚下曾建有一座清朝兵部侍郎孙光祀的豪华陵园(当地人称之为东大茔),园内苍松翠柏郁郁葱葱,石门、石碑、石柱、凉亭威风壮观,石羊、石虎、石马生动传神。清康熙书写的匾额金字俊秀飘逸、雄浑遒劲。可惜古建筑在“文化大革”中惨遭破坏,被夷为平地。今年,孙官庄村修葺陵园,竖起石碑,以此敬仰这位历史名人。

  入仕从政 立功得宠

  孙光祀(1614年-1698年),字溯玉,号祚庭,平阴县孙官庄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文化世家,其祖父孙充为明朝万历年进士,曾任江西道御史、山西左参政。其父孙振图虽无功名,但博览群书,造诣很深,后被皇帝封号。孙光祀天资聪慧,好学敏求,记忆超人,在祖父和父亲的的教诲下,幼时就能背诵《三字经》、《论语》、《孟子》等,10岁能撰文写诗,且文笔犀利,语出惊人。但因孙光祀在家中排行老大,且身强力壮,父亲就让其一边干活,一边读书。因为干活影响读书,孙光祀直到41岁才殿试中榜,及第进士。同年入朝,选庶吉士,翌年改授礼科给事中。

  孙光祀坚持正义,惩贪剔弊,侃侃敢言,曾上奏20余疏,奏陈慎选举、核镇将、核赎锾、剔衙蠹、禁滥征、酌科议六事,均指陈时弊,切中要害,深受顺治皇帝赏识。康熙登基初期,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藩割据,集结兵力,密谋反清复明。康熙对他们的叛乱行径毫不手软,立即召集大臣密议,采取断然措施予以处置。由于保密不慎,撤藩的信息被留在京师作为人质的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窃取,吴应熊立即写信,派人送到云南向父亲告密。吴三桂得知撤藩信息后,耍起两面三刀、阳奉阴违的鬼伎俩,明着向康熙称疾要求撤藩,暗地里却积极准备叛乱,极力抵御削藩。时任少司马的孙光祀认为吴应熊是埋在朝廷里的一颗定时炸弹,祸患难测,便秘密上书,建议康熙诛杀吴应熊。孙光祀的上书使康熙痛下决心将吴应熊及其儿子吴世霖斩首,截断了北京与云南的联系,消除撤藩障碍。尔后,在平叛过程中,孙光祀忠贞于康熙,坚决支持主战派明珠,反对主和派索额图,多次为平三藩治骚乱出谋献策。

  康熙十二年,孙光祀在湖南主持科举考试时,他以国家社稷为重,坚持公平、公正,任人唯贤,严格选拔精英人才,在参与中试的106人中,有64人考中进士,深受学子们好评和拥戴。孙光祀在朝为官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勤勉从政、独立敢言、革除旧弊、功绩卓著,深得顺治、康熙两代皇帝的器重,先后晋升其太常寺少卿、通政使司右通政、太常寺卿、通政使、兵部右侍郎、殿试读卷官。

责任编辑:张智萍
分享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