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首页 > 文史 > 文章
西部纵深行:神秘八角城寻踪唃厮啰
发表时间:2011-12-0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苯教是流行于藏区的本土宗教信仰,在佛教传入后受到深刻的影响,颇为复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尕藏加告诉记者,简单来说,如同道教是我国汉族地区的本土宗教一样,苯教是我国藏族地区的本土宗教,当然实际情况更为复杂。苯教“雍仲”符号为逆时针的“卍”,当地的藏族信众分得很清楚,到佛教寺庙按顺时针转经筒,到苯教寺庙则按逆时针转经筒。

  洲塔基于实地调查和汉藏史料梳理,在其作《唃厮啰遗城“雍仲卡尔”考释》中指出,该城为唃厮啰统治河湟时期所建城堡,在历史上曾发挥重大作用。藏文史料及当地藏族居民都称此城为“雍仲卡尔”(“卡尔”意为城,“雍仲卡尔”意为“卍”城,该城在平面形状上是一个巨大的“卍”形),而汉族群众因古城形状而称其为八角城。据洲塔引用藏文史料《雍仲佐海寺志》(手抄孤本)载:“佐海寺创建于藏历第一饶迥之土龙年,即公元1028年。与此同时,在本寺对岸筑有宗喀王及木雅噶氏的雍仲城。”宗喀王即唃厮啰,木雅噶氏为西夏王,这也表明了该城的沿革。洲塔研究认为,甘加乡“雍仲卡尔”是唃厮啰时期社会的一个缩影,具有多重功能:其一,军事要塞,是同西夏往来的重要通道;其二,唃厮啰据守的农牧业发展中心,是其向外扩张的基地;其三,整个甘加地区的苯教文化中心。

  西宁唃厮啰王城青唐城遗址

  吐蕃从唐军处夺取鄯城后,改称青唐城。1032年,唃厮啰迁居青唐城,正式建立政权。1104年,唃厮啰被西夏灭国后,宋军进入青唐城改称“西宁州”,取西方安宁之意,这是“西宁”这一地名的来历。

  如今,西宁南郊有一段绵延的城墙夯土遗存,这就是唃厮啰王城青唐城的遗址。青唐城遗址公园已经建成,但较少人知,公园内展示有青唐城复原图,城分东、西两城,西边为王城,东边为商城。

  青唐城是河湟谷地名城,规模较大,商贸繁荣。当时西夏国兴起,隔断河西走廊,商旅改道走丝绸之路南线,经青唐城、青海湖去西域。与吐谷浑一样,唃厮啰在中西交通史上也发挥了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来自辽东的吐谷浑和来自西南阿里的唃厮啰,在万里之外的河湟谷地,先后建立了地方政权。

  唃厮啰研究独具价值

  根据记者查阅的资料和走访所得,学术界关于唃厮啰的研究成果目前并不多,但研究正在逐步推进。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祝启源、西北师范大学刘建丽、兰州大学洲塔、暨南大学汤开建等学者发表了系列研究论著。

  以前,唃厮啰研究的代表作为祝启源研究员的《唃厮啰——宋代藏族政权》(1988年),2010年出版了由赵秀英整理的《青唐盛衰:唃厮啰政权研究》。目前,对唃厮啰研究比较深入的当属2010年兰州大学齐德舜博士的论文《唃厮啰家族世系史》,由洲塔指导。齐德舜的论文将唃厮啰作为中国西北地区一个少数民族家族的典型加以研究,从唃厮啰其人、唃厮啰政权的兴衰历程,一直到对其后裔从元代直至民国的考察。

  记者出八角城,绕城墙环行,暮色四合,夕阳斜照,只觉该城开阖奇特,震撼人心。深入研究唃厮啰这样一个绵延千年的少数民族家族,对于探究漫长历史长河中各民族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少数民族家族与中央王朝甚至整个中国历史的互动关系,都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曾江)

责任编辑:张智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