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挖出明代超大郡王府 网络化排水渠还有防盗装置
发表时间:2011-12-2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俯瞰整个明王府,遗址布局清晰;排水渠出口处设的石障具有防盗作用。傅琪媛摄

  经过近5个月的发掘,位于山东省城济南解放阁西北侧的两座明代小王府遗址12月20日终于揭开神秘面纱,其中宁阳王府非常完整。据悉,宁阳王府可能是全国范围内全部揭露的首个郡王府,房屋竟多达100余间,明显超出当时郡王府46间的规制。

  出土——

  宽厚所街挖出两座郡王府

  济南历史上有16个郡王

  12月20日下午,济南市考古所公布了宽厚所街勘探发掘的明代两座小王府——宁阳王府和宁海王府。

  它们位于地表下2米处,呈东西并列格局,其中西侧的宁海王府保留较差,仅残留院落东北角,另有残长13米的排水渠1条。东侧的宁阳王府遗址保存较为完整,“深宅大院”结构清晰。主院有大门五开间,前厅房后厅房均为五开间,另有五开间阁楼遗址一座。据介绍,根据清康熙版的《历城县志》,济南地区郡王大约有16个,而郡王府只有9个。截至目前,济南考古发掘出的仅有这两处。

  宽厚所街位于古城区地下文物保护区内,此次考古发掘共发现水井23口,房基27座,灰坑90个,房屋100余间(主要为宁阳王府遗迹),出土了不少精美的瓷片和一些建筑构件,几乎没有完整的瓷器。

  现状——

  郡王府的规模之大超过规制

  专家称可能抢了安陵王地盘

  12月20日上午,在解放阁西北侧宁阳王府发掘现场,记者见到了“深宅大院”的宁阳王府遗址。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用“气势恢宏”形容宁阳王府的规模。宁阳王府遗址主院墙南北长134米,东西宽83米,院墙宽1.7米,局部保留高度近2米。明代天顺四年(1460年)规定郡王府规模一般为46间,但宁阳王府的规模达到100多间,相当于小亲王府的规模。

  专家们猜测,相对于其他郡王,朝廷对其赐封的用于建造王府的银两更丰厚,这可能就是造成王府规模如此之大的原因。另一种原因可能是,明朝中后期对王府规模的制度规定较松弛,监管不严,只要有资金作后盾,都可建造规模较大的府院城墙,不过,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宁阳王府占用了本该属于安陵王府的地盘。

  设计——

  网络化排水渠还有防盗装置

  设计的精密程度让今人惊讶

  在宁阳王府的建造上,排水系统设计得更加科学。“这里的排水渠已科学化、网络化。按郡王府的地位,由工部的专业人员提供设计也不是没有可能。”工作人员介绍说,王府考古遗址共发现8条暗渠排水道,总长400多米。东侧4条辅渠,西侧保存下来两条辅渠,另外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南北向的主渠。辅渠均为横向排列,分别向东、向西注入主渠,主渠负责把汇聚来的水排出墙外。各渠宽窄不一,设计合理。东侧4条暗渠排到主渠后经北墙排出。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排水渠有的为明渠,用整齐美观的青石或青砖铺底,渠道侧面平整美观;有的为暗渠,渠道上面盖有青石板,就连青砖铺就的小路都是中间高两侧低。“明渠或暗渠都反映了它们的功能。修成明渠或为观赏的需要,修成暗渠则有可能考虑通行的需求。”工作人员介绍这套排水系统的原理,它利用了南高北低、中间高东西低的地势,水流通过几处直接在院墙上砌出的排水口,汇聚到东、西院墙内侧的两条主下水道内,经过院墙东北、西北的两个主排水口流出王府,排到北部的洼地中,设计非常巧妙。

  在西北角的主渠排水口,还有一处意想不到的发现:三根石柱子竖立在离出口不远的主渠内部,上面被建筑压住后,水可流出去,却不至于干了后钻进人来。这套简单却又实用的“防盗系统”不得不让现代人惊讶于古人的智慧。排水渠出墙后延伸了7米多才通到附近的洼地,实用而安全。

  生活——

  水井仅有一处

  或有专人挑水吃

  在偌大王府遗址范围内,考古工作人员仅在东南部发现一处水井遗址。“无论民居还是王府,水井很重要,凡有人居住的地方都会打井。”

  李铭所长分析说,宁阳王府的规模超过当时的规制,居住人数不在少数,但府内几乎没有水井,比较大的可能性是王府里有专职的打水送水人员,黑虎泉的泉水有可能是宁阳王府的主要水源。

  据了解,喝名泉的泉水在旧时大户人家非常流行,拉着水车卖泉水也曾成为一种职业。老城区里的芙蓉泉、玉环泉等都非常受欢迎。宁阳王府的现状也从另一侧面说明,黑虎泉泉水在明代就非常旺盛,而且非常好喝。(任秀芳 林超 据《山东商报》)

责任编辑:张智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