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全国范围来看,革命历史题材的文学创作方兴未艾。您认为这样的创作有何意义? 刘华:革命历史题材,是文学创作取之不竭的资源富矿,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思想和精神源泉。挖掘这座先辈用生命创造的文化富矿,从来就是作家们的责任与使命。他们潜心发掘沉积在烽火岁月的素材资源,力图以各自对革命历史的整体把握和独特认知,以对人物性格的精心刻画和营造地域文化氛围、历史生活气息的努力,来追求历史真实。 记者:当前的革命历史题材文学创作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刘华:时至今日,革命历史题材文学创作无论是价值观念,还是表现形式都日益丰富和精到。过去曾经单纯的歌颂,转变成了对深刻思想和精湛艺术完美统一的追求;过去曾经的对英雄形象高大全的书写,转变成了对英雄人物更为真实和全面的塑造;过去曾经的单一政治视角,现在发展为对普通人命运的关怀,对人性的全方位表现和书写,对革命精神的多向度阐释。然而,认真总结过去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经验,以更好地开拓这一题材的未来,却是当下应该研究的重要命题。 记者:您觉得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在哪里? 刘华:近年来,革命历史题材文学创作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跟风式的创作导致了新的模式化,有一些作品呈现出游戏化的倾向,消解了作品的崇高感,等等。 在革命历史题材的开掘上,也存在着开掘面较窄、所反映的历史生活不够丰富的问题。目前反映重大历史事件多,反映军事斗争题材多,而表现我们党在历史上、在各个苏区进行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题材,以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为和精神,还很不够。概括地说,当下的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与我们所拥有的丰富的题材资源,与当代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符。这就需要作家深入体验和挖掘。 记者:进一步提升革命历史题材文学创作质量是当务之急。您认为如何更充分地认识这个类型创作的价值?具体的着力点在哪里? 刘华: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也是为了珍藏民间记忆。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资源不应完全是来自书本上的史料,不是党史的机械演绎,而要有一种强烈的地气,一种鲜活的存在,让人感受到历史生活的血肉和纹理。真实记录全国各个革命老区人民的生活历史,其实也是一种抢救,抢救一个地域在一段特定时期的文化记忆和历史情感。这种记忆和情感中,有我们可以关照现实的精神价值。 所以说,有必要通过开展采风、举办各种活动、组织精品创作、抓好宣传研讨等形式,引导和激励作家深入开掘革命历史题材的富矿,创作出真正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文艺精品。 (记者 王国平)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加强我国世界史学科的史学史研究
已是最后一篇
-
加强我国世界史学科的史学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