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期“专题”,我们把视线投向“道德”。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中国的重德传统古而有之,“重莫如国,栋莫如德”,道德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立国之基。历史告诉我们,民族的振兴需要强大的道德力量。尤其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当下,我们更应该警惕道德的滑坡,更应该珍视诚信友善、礼让宽容、扶贫济弱等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传统美德。本期“专题”约请4位知名作家,以散文或随笔的方式诠释他们对“道德”的理解和感悟,文章未必有深刻宏大的主题、精美华丽的词藻,或是逻辑严密的论证,却折射着温暖而璀璨的光芒,希冀这缕“道德之光”照亮更多人的心房。 背母赏秋 (邢振龄) 中外道德比较谈 点穿不点穿 中西方文化差异之中,有一条值得一提:中国人爱用暗示,洋人爱明来。 中国人维持诸般关系,主张糊涂,也就是说,不要挑明,到“心照”即止,再往前一步,就是砸锅。《黄永玉散文》中有一篇《眉来眼去论》,说到一个例子:隔壁有一女郎,叫秀贤,30多岁仍单身。有一天大伙儿坐在炕沿上聊天,来了个发老鼠药的青年朱培真,坐下不走,喝完茶还不走。秀贤和培真两人原不认识,看着看着就交谈起来。旁边有个多嘴的三婶,从小看大人说话爱插嘴,这时她指着秀贤和培真就嚷起来:“瞧,他俩多好的一对儿!”这一点醒,一切都完了,朱培真走了4个多月,至今没打门口过过一次。于是作者下了结论:“天下最怕的是多嘴婆,多少好事都被她没心没肺地坏了。”多嘴的危害,在于使暗示明朗化。 对中国人来说,明朗之后,好事变坏,坏事变得更坏。我所熟悉的乡亲有这么一家,岳父母住进女婿家后,眼看着女婿态度越来越冷淡,一家子一块吃饭,女婿低头扒饭,一句话也不说。岳父母心里嘀咕开了,莫非是生嫌了?怪不得呢!过去孩子小,需要老人当保姆,自然陪小心,如今孩子大了,上了小学,到过河拆桥的时候了!岳父气不过,就找女婿谈话,问他是不是不喜欢和老人一起住,如果是,他们就搬走。女婿目瞪口呆,无话可说。皇天可鉴,这位种田出身的年轻人,对给他的两个儿女当了好多年保姆的泰山泰水是满怀感激的,但个性内向,拙于言词,从来没“剖白心曲”的习惯。他最近更不爱说话,是事业不顺心,烦恼太多的缘故,和岳父母无关。岳父与女婿之间这一席以洋人所提倡的“沟通”为中心的谈话,结果在岳父大人的预料之外,女婿为了这样的误解,首先是生气——我根本没那个用心呀!然后是起了戒心,过去不和老人说话,是自己的事,如今是双边的事。挑明的结果,就是女婿的心态从浑沌走向明朗——原来我一直在嫌弃老人。 若和洋人交往,“暗示”法多半用不着。洋话虽然讲究委婉含蓄,那是在表达方式上,但对事件本身,却不以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来对付。比如,你向同胞讨债,须装出倒八辈子霉的模样,旁敲侧击,什么“最近手头紧”,“父母住院花了大笔钱”,但就是不说“请你还债”。对洋人呢,尽可开门见山:“阁下在XX年XX月XX日借下我的钱若干,这是借据,利率为若干,请连本带利清还。” 到哪座山上唱哪首歌。对同胞用洋式,对方会暗骂你冷酷;对洋人用中式,对方会直说你办事不利落,即不可靠。我在美国待了10年后,才敢直率地向洋同事讨还欠款。住满15年,才有勇气抗议洋上司的不公正指责。 “门前雪”新谈 中国谚语“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从前也许是教人安分守己的好格言,但后来成为国人自私、没有公益心的表征。其实,摒除联想所附加的内容,它并没有错,如果严格实行,世风应会变好些。 先看第一句。门前雪是不能不扫的,大雪连日,开门一看,积下数尺,行走不便,开车更成问题,积雪非铲去不可。清理之后,雪往哪边倒,是另一大问题。我在国内外都见过不只一次,商户把铺内的垃圾往街上倒。前几天我去一乡亲家做客,他饭后帮太太清理厨房,提着几个垃圾袋兴冲冲下楼,久久不见人回来,原来他提着袋子走了几个街区,扔进建筑工地装废料的大铁箱。他去年才从大陆移民,压根儿不知道这是非法的,如被抓获得付罚款500块美金以上。门前雪扫了,还得处理好,不能往邻居那边堆。 第二句,“他人瓦上霜”该不该管?“霜”不同于门前之“雪”。倘若邻居的屋顶压着厚厚的积雪,不立即清理,怕要压塌天花板。碰巧你有古道热肠又有闲暇和能耐,而邻居是孤独老人,你自告奋勇,在邻居同意之后当铲雪的义工,这是值得大力赞美的。至于瓦上结霜,人家自己也不当回事,轮不到你闲吃萝卜淡操心。不管,于情于理,均无懈可击。 问题不出在谚语本身,而出在发挥。当“不管他人瓦上霜”被引申为:他人面临麻烦或危险,你只会袖手旁观或溜之大吉时;当微不足道的“霜”,被推衍为千钧一发、生死攸关时,不管,就是冷血。可这,怎么看都有过度升华的弊病。 进一步,如果你为了避免被责为自私,只知自保,而奋不顾身地“管”,也要具体分析,对兹事体大的他人“瓦上霜”,一是你有没有管的权力,二是有没有管的能力?如果都没有,那就尽你的本分,替邻居打电话求援,让专业人士去干,或从旁声援。免得你爬上屋顶,立足不稳,一个仰八叉,从屋顶摔到地面,于事无补,却白白赔上医药费。 孔夫子主张凡事“再思”。在这里,一思,大概是指对直观、直觉驱动下的冲动的思考;再思,乃是出于冷静的理性。 (刘荒田 著名旅美作家,有多种作品集出版、获奖)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读经典 读出一种精神的力量
已是最后一篇
-
读经典 读出一种精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