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 数字时代如何挨冬
发表时间:2011-11-08   来源:人民日报

  “坚持那个味儿”

  传统手工制造模式成发展阻碍

  传统的手工制造,本是文房四宝的生命力所在,如今却成为其发展阻碍。文房四宝的制作多在家庭作坊,很难规模化。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长郭海棠说,文房四宝制作大都靠手工,活不轻松,艰苦的工艺使得后继乏人。

  一个湖笔厂商说,制作一支毛笔需要70多道工序,基本全靠人工。其中关键是笔头,离不开“手感”,机械无法取代。“一些零部件大多在乡下家庭作坊加工,生产环境较差,我们那没有一个40岁以下的工人。”

  生产工艺陈旧,收入普遍较低,年轻人也不愿干这一行。湖州善琏集艺斋笔社的吕焕权说,毛笔赚的是手工辛苦钱,卖不上好价,工资当然高不起来。据了解,湖笔厂工人的月薪一般在1000元左右,有的仅800多元。“手艺不难,关键是得有人愿意干,要是没人干了,这门手艺就可能失传。”吕焕权说。

  制墨的传统作业环境也很艰苦,工人甚至要戴上防毒面具,以防吸入墨粉。制作宣纸时,冬天要从冰冷的水中捞纸,夏天要在40℃以上的室内焙纸,堪称“水深火热”。做砚台的工人要长期从事雕刻,手指容易变形。

  文房四宝还面临的另一大危机,是资源减少乃至枯竭。歙砚原料来自江西省婺源龙尾山老坑,如今资源枯竭,无石可采。端砚面临同样困境,据李伟彬介绍,端砚材料价格近3年涨了近5倍。文房四宝中的纸,一般特指安徽泾县宣纸等少数纸品,由于大量农民外出打工,加上种植结构调整,造纸原料逐年减少,价格猛涨。2006年以来,青檀皮收购价上涨95.5%、沙田稻草上涨54%、燎草上涨105%。

  北京一得阁墨业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说,文房四宝之所以源远流长,就在于老艺人们坚守品质意识——原料选用极其考究,要不然做不出“那个味儿”。今天遭遇原料短缺的困境,并不奇怪。

  恶性竞争也由此产生,一家湖笔厂负责人感慨,一些厂家热衷于价格战,或者搞假冒伪劣,以次充好,让人头疼。“毛笔不像食品,真的假的都要不了命。只要好用能用,一般人都选便宜的。”来自湖北襄阳的书画爱好者王先生也说,无序竞争、假冒伪劣对这个行业的破坏最致命。

  较高的增值税成为文房四宝行业的另一负担。不少厂商的生产原料是竹子、稻草等,属于农产品加工,但增值税率与其它工业企业一样,他们为此直叫苦:我们多数是手工作坊,这样的税率承受不起。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刘 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