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院建筑群应当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书院是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它源于唐,盛于宋,衰亡于清末,历时千载,为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书院集人才培养、学术创新、文化传播等功能于一体,以私人办学为主,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相结合,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教育、学术的中心。它的历史不仅是一部简单的制度史,更是一部以书院为平台而演绎的文化史、社会史。 一、中国书院发展过程与功能价值 书院的兴起,经历了较为漫长曲折的历史过程。在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传统,以书院的组织形式授徒讲学,则是近千年的事情。唐朝,随着雕版印刷的成熟,书籍数量激增。直至开元年间,玄宗设有丽正书院为皇室修书,始有书院之名。五代以后,由于战争频繁,官学衰废,一些笃学之士仿效佛教禅林做法,选择山林名胜之地,建屋立舍,藏书授书,读书治学,有的还聚徒讲学,始有书院之实。书院在初兴时还不普遍,规模也不大,尚未形成一种系统的教育制度。书院普遍兴起兴盛,形成较为完整的教育制度则是在宋代及其以后。北宋时期,一些私人书院逐渐嬗变为私办官助、半官办或完全官办的学校。南宋,当时处于非正统地位的理学大师朱熹修复白鹿洞书院,重拾自由讲学传统,并先后到岳麓书院、石鼓书院传道授业,对天下书院影响很大。江西、湖南成为中国古代书院文化的杰出代表。江西有白鹿洞书院、白鹭洲书院、鹅湖书院和豫章书院等著名书院。湖南有岳麓书院、石鼓书院、碧泉书院和汝城濂溪书院等著名书院。白鹿洞书院与同时期的岳麓、石鼓、嵩阳书院被后世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南宋后期,书院受到中央政府直接控制。元朝继承了南宋后期的政策,把书院列入全国官办学校系统,书院生机尽失。明初,书院被视为旁门左道而遭禁止。清代对书院先是限制,后又奖诱、提倡,最终绝大部分成为科举考试的预备机关。1902年,随着光绪帝一纸诏令,中国书院改为西学学堂。接下来的晚期新政,完全废除书院和科举,建学堂,引进和施行西方的教育制度。书院这一教育模式随之消失。 书院作为一个时代的坐标,在千百年前,它曾是高等学府与图书馆的象征,文化与学术的标志。它一度成为各界名流学者的讲经论道之所,文人学士的向往之地。时至今日,中国书院历经近百年的沉默后开始悄然复兴,成为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和传播的场所。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杨晓阳捐赠国家博物馆百件新石器彩陶精品
已是最后一篇
-
杨晓阳捐赠国家博物馆百件新石器彩陶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