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座城市的记忆,可以有很多种。 可以是最寻常的居住在这座城市里,也可以是来这城市里旅行过,还可以是因了一个人,记住了一座城市。 而我要说的,是最普通的第一种。 虽然老家不是这里,但却诞生在这座城市,十几年都长在这里,情愫越缠越深,倒变得说不清了。 日照,一个在山东的版图中缩据在东南沿海的小城,可却因了它安静谦和的姿态,让我爱到不可自拔。 这里的气温是在我看来最最宜人的,冬暖夏凉又四季分明。不像更北方的城市那般寒冷,动辄零下三十度;也不像南方的城市,即便在冬季,却依然穿着单衣。虽说我是喜欢夏季的,相比之下更喜欢南方,但是如若一年四季都是满目翠色,即便在冬春交接之时也不见生命初成的萌发姿态,那岂不是太过乏味。 因为地处大陆之终,海洋之始,与海有关的一切便成了在这里的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出生的地方向上追溯几代,在还没有建成城落的时候便是一个渔村。就算是现在,东南靠海的一侧,仍有世代沿袭下来的渔民,在干着祖祖辈辈同样干着的事情——只不过那工具已变得现代化。 海鲜是这里的居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煎炸蒸炖炒,或者干煸,同样的食材经不同的烹饪手段,变作诱人的美食摆上餐桌。得于父亲的传授,现在的我也可以炖的一手香气浓郁口感细腻的好鱼;又得于母亲的教导,学会了如何将鱼炸到颜色肉质刚好食用,不会腥又不破坏了鲜的火候。吃海鲜做法讲究,最重要的是去腥气。这要在清洗的时候清理干净内脏,有些比较特殊的鱼还需要去“腥筋”。除了鱼之外,虾蟹贝蚌各有不同的烹饪之法,若讲到鲍鱼或海参等上等食材,更需要好的手艺才做的出让人流连的味道——否则,那却是入口也难。吃海鲜是这座城市的传统,像我一个朋友那般从小在这里长大却不沾海鲜的人,怕是不多见。 等到夏季,这里的人们尤其愿意去海水浴场一玩。洗一次海澡,虽然皮肤被阳光晒到发红进而变得黝黑,甚至还会有表皮脱落,但却仍然禁不住海的诱惑。可能是因为自出生之时便被这波澜打上烙印了吧。说来惭愧,我自出生居住便离海相近,可直到今日却仍不会游泳。十八年来在海边长大,却只能套着救生圈看别人在水里自由往来,确是一个憾事。夏季的海滩是异常热闹的。要知道,海岸线虽长,但适宜下海戏耍的浅滩却只有那么几处,建设好的更不多见。好的浅滩,要沙质细腻,坡度平缓,远离海边的礁石岸,最适宜人们下海嬉戏玩乐。而好的浅滩有了,更需好的水质,现今海水污染的严重,所幸日照的海还保持着洁净。在炎炎的夏日穿着泳装赤脚奔进海里,感受清凉的海水没过脚腕没过小腿没过腰肢,没到胸口再到慢慢的浮起在海水中。抬头是湛蓝的天,身边是无际的海,一份舒畅自然浮起在心中。 城市是一个多元化的地方,不同的城市区域被赋予不同的功能,也便衍生了不同的文化。例如北京的王府井跟南锣鼓巷,或者上海的陆家嘴和石库门。日照这样一座小城,没有名扬四海的名区,但却也有着自己人津津乐道的不同区域文化。 每个朝代都不会缺少一批文人墨客,今天亦是。而那些另这些骚客神往,停留,一挥笔墨的地方,便带上了儒雅的文化韵味。黄鹤楼如此,西湖亦如此。日照不是历史上就有的文化名城,各种深沉古老的悠悠历史在这里难以寻到明晰的影子,但这并不妨碍现代人的雅兴。魏园,没有多少深沉的历史底蕴可以挖掘,没有多少赫赫的名篇由此产生,更多的是当代文人愿意浏览游玩所留下的略显单薄和年轻的现代文化——尽管那骨子里却是一种寻古的存在。然而地域或建筑毕竟是死的,有了人注入的文化才得以鲜活。黄鹤楼名满天下,正是因了崔颢一曲昔人已乘黄鹤去的情怀。由此看来,这魏园里到底留下没留下名篇倒是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是正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当代文人能够以文会友,寻觅知音的地方。 没有发达的工业,没有厚重的历史,没有那些闪亮的现代化标签,这座城市最足以傲视群雄的,便是上天赋予的这片美好的水土。一个个国家三A级风景区,国家四A级风景区以自己俊秀的容颜吸引着游人到来。国家十大卫生城市,国家宜居城市等各种各样的标签彰显着在这里生活的人们是怎样的怡然。而零九年联合国颁与日照世界宜居城市的称号,让这座在过去的日子里仅慢慢的积蓄力量,一点点向世人展开容颜的小城站到了镁光灯闪烁的媒体的前面。 这座城市,本是安静而谦和的,我这么认为。所以哪怕在建设的最为现代的新市区,也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清远悠然的惬意。傍晚的时候,车辆比的平时稍见繁多,穿着短袖短裤背着背包徒步走在路上,半边天已然烧成了瑰丽的橙红。毫不犹豫的举起相机,咔嚓便是一张。定格于镜头里的画面带着略显慵懒的气质,澄澈明净的不带一丝杂质。 这不是一座人流滚滚,繁华拥堵的城市。这里的人并不匆忙,也没有大都市那种快节奏的生活,更没有那些遍地的商机,并不是最适合发展的。 这仅仅是一座小小的城市,夏季的晚上会有散步的人群,吹着清润的海风。 这里没有复杂的交通网络,亦没有大城市那般完备的城市功能。 这只不过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城市,不同的只不过是它那种安静谦和的姿态,以及骨子里所蕴藏的悠远绵长的力量。 有些城市,我们一眼就能看穿它就算再一个十八年后还是这般模样,而有些城市,我们却看不透它未来究竟的变化。 这座城市,属于后者。 我不满于它相比而言的落后,却倾情于它的安然;庆幸于它身上没有大都市的铜臭,却又遗憾于因此带来的不够完善和丰富的城市功能。 一座城市到底可以有多少面,我不知道。这些年,我所能看到的亦是有限中的有限。浅抒笔墨,只不过因为我在这里度过我的青春。 我们总说,生活在别处,从而期待一种经历之外的生活。这也是为什么我宁愿做一个羁旅在外的游子,而不去选择临近家乡的城市。但行走者想要逃离的是城市的桎梏,而怀念的,仍是家乡的一方水土一方情。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城市印象]成都之“闲”: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已是最后一篇
-
[城市印象]成都之“闲”: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