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梦·中国年】留在脑海深处的过年琐事
发表时间:2014-01-21   来源:威海文明网

    春节期间,中国文明网发起“家乡梦·中国年”博文征集活动,邀请网友分享儿时新年的记忆以及对家乡变化的感受。参与方式:将博文链接发送至春节博文征集邮箱(1120602526@qq.com),中国文明网将及时展播网友精彩博文。

更多春节精彩活动请点击

    如今每逢临近过年,我的脑海里就会不自觉地泛起三十年前过年的琐事。那种过年的方式,绝对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期盼,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享受,是任何事情都无法取代的一种神圣感觉。

  我的家乡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那里有我祖祖辈辈留下的淳朴过年民俗民风。当改革的春风吹绿了我们那里山村的每一个山头、每一块山地时, 1984年,村里的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第一次吃上白面馒头,我第一次吃上南方运来的大米,最开心的事是我第一次看上了电视,而且还是日本产的25英寸大彩电,那是全村人共同拥有的一部电视机,也是改变村里人过年生活方式的重要标志。

  年三十那天,我会约上村里的小伙伴,一起到村里的五保户、列军属家里扫地、劈柴、挑水,做力所能及的好人好事,响应当时社会和学校开展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如果把那时的做法翻译成现在的话说,小时候所做的这些事就是今天的志愿服务行动了。

  大年初一,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春节,天刚亮就会被一阵阵敲锣打鼓声惊醒。不用问,这是村“两委”正在挨家给“光荣人家”门口挂灯笼,钉“光荣人家”的牌子,能够有这种待遇的人家必须是革命功臣,大都是烈军属、拥军家庭。听到锣鼓声,我们那些小孩儿会睁开惺忪的睡眼,一骨碌爬起来,顾不上洗脸,迅速穿上过年的新衣,边走边系扣子地跑到锣鼓队里助阵助威去了。

  看完锣鼓队送“光荣灯”、“光荣牌”后,小孩子们挨家到本村自家的亲戚家拜年。与其说是拜年,不如说是收压岁钱。有给一角钱的,也有给两角钱的,还有给五角钱的,一个早晨下来,怎么也能收到一两块钱。回家向父母报完账目后,这个钱就属于自己一年中的私房钱,找个隐蔽的地方藏起来,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不能动用的。

  吃过春节早饭的饺子,我会随全村人一起挤到村集体会计室里,那里有全村唯一的一台日产 25英寸大彩电。电视里正在播放1984年春节联欢会,主持人风趣幽默告诉大家鼠年来到了,一向令人讨厌 偸 粮食吃的小老鼠,在主持人的嘴里一下子变成了可爱至极的新造型,还蕴含了很多吉祥如意的意思,这真让我们开了眼界。

  从那时起,电视节目成了村里人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先前只能从大匣收音机里听节目,主要是听刘兰芳讲的《杨家将》评书等,而电视机的出现,既能听,更能看,把《聪明的一休》、《花仙子》、《霍无甲》、《陈真》等电视剧留在脑海的深处……再后来,电视机逐渐普及了,村里有闺女出嫁的带了台 12英寸上海产的“熊猫”牌黑白电视机作嫁妆。逐渐地,14英寸、16英寸等规格的彩色电视机走进了家家户户,村民不出家门坐在自家炕头上也能看春晚。

  三十年过去了,虽然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乡也进入了山村巨变的历史时刻,但小时候过年的情节依然在脑海中闪现,难以割舍那段乡情,难以忘却那段乡音,亘古不变的是留在脑海深处的过年琐事!(威海 丛胜日)>>>进入博客原文

责任编辑:朱波
更多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1712600&encoding=UTF-8&data=ABoh2AAAAAcAACrLAAAAAQA744CQ5a625Lmh5qKmwrfkuK3lm73lubTjgJHnlZnlnKjohJHmtbfmt7HlpITnmoTov4flubTnkJDkuosAAAAAAAAAAAAAAC4wLAIUS5nqASCJb597Ck1yB1XFO5SURWoCFFEBP1D1A0oowQhzEMXbUEEVYQWh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1712600&encoding=UTF-8&data=ABoh2AAAAAcAACrLAAAAAQA744CQ5a625Lmh5qKmwrfkuK3lm73lubTjgJHnlZnlnKjohJHmtbfmt7HlpITnmoTov4flubTnkJDkuosAAAAAAAAAAAAAAC4wLAIUaHoD7abG5iNbMQv_BClcjFq8r9oCFCcpGXzbguZLdMLKGAx1qJdm7Rtt&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