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9-09-04来源:龙岩文明网
垃圾分类切莫有“麻烦”思想
作者:小五月

  如今,垃圾分类正在上海、北京等城市如火如荼进行,在日常操作之中,市民逐渐树立起了垃圾分类意识,形成了行动上的自觉。但在一些还未严格执行垃圾分类的地方,虽然“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物品”等字样的垃圾桶已摆放多时,真正使用的人却少之又少,不少人抱着观望的态度,在“严令”到来之前,依旧习惯“一袋装”“一起扔”的垃圾处理方式,认为垃圾分类“既麻烦又耗时”。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垃圾分类确实增加了人们处理垃圾的时间,将垃圾按照类别进行分装,不仅需要有耐心,还需要有基本的分类知识,对“你是什么垃圾”这一拷问的判断,要快也要准。面对这样新的方式,有“垃圾分类麻烦”思想就不足为奇。但这种思想,从本质上看是要不得的,如果不转变,必定会被时代所抛弃。

  垃圾分类,是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实行垃圾分类,一方面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将所有的垃圾混合在一起,是最省事的方式,但这样不仅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还是对可利用资源的一种浪费。而且当混合垃圾运送至垃圾处理厂时,工作人员的处理难度也会飙升。因此,垃圾分类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好方式,将垃圾分门别类处理,将污染降至最低,充分利用可回收资源,实现环保和循环利用的双赢。而“麻烦”思想除了一时的轻松,没有带来任何好处。

  摒弃“麻烦”思想,要靠自律。每个人先要提高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不要只看重眼前小利而不顾长远大利,抛开惰性,真正将垃圾分类入脑如心,并付诸于行。此外,要不断推动垃圾分类习惯的形成,从自家的垃圾处理开始,带动周边其他人加入,当垃圾分类形成良好风气,个体不参与也难。

  摒弃“麻烦”思想,也要靠机制。个体意识的改变,需要个人的自觉,也要外在的“推手”。有关单位、社区要强化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指导,扫清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知识盲区,同时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励措施,促使市民积极加入垃圾分类队伍中,由被动分类转化成主动参与,彻底和“麻烦”思想告别。另一方面,有关部分要加强对垃圾分类监管机制的建立,加强对个体和企业的监督,提高执行力。

  垃圾分类无小事,每个人都应当是这件事中的主导者。垃圾分类也不是麻烦事,而是对个人、生态环境、社会有益的大事。抱着对垃圾分类滴水穿石的坚持和不怕麻烦的意识,这个社会就会多一些干净,多一些美好。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