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社会,注意力是硬通货,区别于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而成为这个时代的核心稀有资源。谁拥有了注意力,就拥有了网络社会的通关密码,而失去注意力,则注定要被信息的潮流过滤和淹没。
-
是否在人的身体和脑部结构中,除存在着生物钟之外,还俨然挂着一盏食物钟,调节着他乡与故乡的节奏。
-
如同“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每次灾害降临,也必然会有“大谣”如影随形。七月,多地普降暴雨,长江洪涝造成巨大损失,抗洪抢险形势严峻,然而,在紧锣密鼓,惊心动魄的抗洪抢险战场之外,一场应对谣言的舆论战也悄然打响。
-
老匠人把徒弟培养成一个木匠,和老师把学生培养成人才的过程具有高度的相似,都需要经历过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打磨。我们也应该将“匠人精神”发挥到教育这件“慢事情”上。
-
作为一个大学老师,经常会有学生跟我请教,不知道眼下学的这些东西,之于将来到底有什么用。每每遇到这种问题,总是让人语塞。倒不是说,不知道该如何去回答,而是常常令人陷入实用主义的担忧。
-
记忆是个保守派。它总是把最美好、最神圣的事物贮存在与现今相对的另一个维度里,以致于即使人们身处当下,也总是容易怀念起过去的好,不免生出“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感慨来。
-
价值的尺度该如来把握,娱乐明星和科学家的社会价值是否都可以用财富来衡量?这些问题伴随着中国社会改革中的利益调整而逐渐暴露在公众的视野,成为我们每个人都难以置身事外的“成长中的烦恼”。
-
阅读载体几经变迁,文明却没有因此而中断,可见载体的变迁并不会导致了阅读的毁灭,在另一种角度反而更加提高了阅读的效率,使人们的阅读更加便捷和易得。
-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仪式,把人生中重要的节点和庸常琐碎的生活切割开。
-
这是一个标签化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容易因为身上的某些特质而被别人贴上标签,而我们自己也在乐此不疲的为别人贴上标签,或调侃,或严肃,而隐藏在标签背后的却往往是成见。
-
东汉时期,羊续任南阳太守,某日,属下送来一条白河鲤鱼,几番推辞不过,羊续便命人将此“礼鱼”挂在了堂外内宅门的大梁之上,经过风吹日晒,竟成了鱼干。此事传开后,南阳百姓无不称赞,敬称其为“悬鱼太守”。
-
将体力劳动打包给雇佣者将为社会创造就业,并且可以把高素质人才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从事更加有价值的创新活动。这种似是而非的悖论为人们逃避劳动提供了绝好的庇佑,在这样的逻辑下,体力劳动成为了社会进步的负担。
-
新闻学者范敬宜先生在谈到新闻处理的艺术时曾提出:现在我们处理新闻不大讲究艺术,只知道旗帜鲜明,不知道委婉曲折;只知道浓墨重彩写英雄,不知道轻描淡写也可以写英雄。大概我们的思政课也存在这样不接地气的通病。
-
“将军破贼自草檄,论诗说剑俱第一。”自古以来,人们对于第一,永远都保持着一种迷恋和追捧。这种追捧,既可以因其励志而成全人,也会因为盲崇而毁灭人。
-
小时候,每一堆孩子中,总有一个“孩子王”以其独特的魅力向着孩子们发号施令,无时无刻不散发着他作为“领袖”的影响力。如今,在网络世界里,新的“孩子王”又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