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9-09-03来源:成都文明网
莫让“小恶”腐蚀了“同理心”
作者:傅炫超

  帮助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懂得体谅他人难处、热心帮助他人。子贡是孔子的弟子,他曾经请教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回答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里的“恕”不是指宽恕,而是与现代人们常说的“同理心”内在一致。由此可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历经千年风雨的考验中进一步得到了传承与升华。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的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在稳步推动经济建设的同时,国家还大力开展道德文化建设工作,积极营造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氛围,对践行传统美德的正能量案例进行广泛宣传,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得到进一步提升。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能避免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相信有不少人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排队等候检票时,旁边突然有人说自己快迟到了,希望能和你协商插个队。遇到这样的事,相信很多人都会出于同理心,急人所难而予人方便。然而,不久前一则网上流传的帖子内容掀起波澜,大意是说有个网民发帖炫耀自己出门远行从不排队,每次都是以迟到为理由“名正言顺”地插队,后面还有不少跟帖者也纷纷炫耀自己的“战绩”。发帖者所炫耀的这种“小恶”现象腐蚀了人们善良的同理心,这些不文明的“小恶”虽未上升到法律层面,却让人忿忿不平。这些人的行为丢掉了做人最基本的诚信、扰乱了社会秩序,而那些被过度消费了的同理心,还导致一些人对践行同理心的态度产生了转变。笔者曾经有一次目睹了某男子向自称迟到的求助者回绝说:“你早点来就不会迟到了,自己不上心那是活该。”让求助者无言以对。 

  这种情况的出现着实让人唏嘘。践行美德不难,坚持践行美德不易。我相信这名男子最初并非没有同理心,或许由于经历了太多的“小恶”,他践行了“恕”,其“恕”却被辜负,最终导致对求助者的信用失去了信心。若不计较得失,尚可平静待之;若是心态失了平衡,怕是以后再也不愿伸出援助之手了。 

  “小恶”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原本出于同理心的让座变成了被“索座”;水滴筹变成了某些人“因病致富”的工具;好心扶人被反讹……幸运的是,“小恶”并非无法战胜,不忘本心、坚持践行包括同理心在内的传统美德,是消灭“小恶”的最佳武器。坚持践行美德,就是自己对生活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可以回馈自己、感染他人、温暖人心。 

  愿每个人都能保持最初的“恕”心,相信随着践行传统美德的人越来越多,这个社会将会更加稳定和谐。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