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4月18日电(记者刘美子)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活跃着一支特别的文艺团队,是当地群众心中的“乌兰牧骑”。
当涂县黄梅戏演艺有限公司前身为当涂县黄梅戏剧团,2010年转企改制后,面临着如何生存、发展的严峻现实。
该公司总经理王荣芬对记者说,基层文艺工作者,只有深深扎根群众,才能获得“源头活水”,院团才能真正“活起来”。
足迹遍布全县117个行政村,开展“送戏进万村”等活动,平均每年举办公益演出200多场……乡间村野,成为当涂县黄梅戏演艺有限公司广阔的舞台。近年来,他们又开出“文化菜单”,推出“你点单、我配送”的文化服务新模式,根据群众需要定制服务,提升服务精准度。当涂“乌兰牧骑”,就这样融入广大群众生活中。
今年春节前,姑孰镇五星村村民想看戏,直接通过村里的文化协管员电话“点单”,第二天戏台子就在村里支了起来,“乌兰牧骑”队员们将一台精彩的黄梅大戏送到群众家门口,平添了喜迎新春气氛。
如何做到不断将新戏、好戏送上门?当涂县黄梅戏演艺有限公司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积极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围绕生态保护、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时代话题,不断推出“立得住、叫得响”的原创精品。
《渔乡新时代》是他们新近创作的原创小品,以马鞍山市薛家洼渔民投身长江大保护迈向新生活的真实故事为讲述背景,在2022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中广受好评。
“他们走到老百姓中间演,演在我们心头上。这些戏有看头、有听头,我们越看心里越敞亮。”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区桃花村村民毕银根说,自己是这支“乌兰牧骑”的铁粉。
今年3月以来,疫情防控形势再度严峻。“这个时候,特别需要我们为抗疫打气鼓劲,线下不行线上做。”王荣芬提出要求。
演员李青第一个站了出来。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李青第一时间申请到防控一线当志愿者,一干就是两个月,有着切身体验。这次,他和团队再次下沉抗疫一线,发掘创作素材,很快拍摄出微电影《当涂加油》,获得“刷屏”效果。
“创作不停摆,服务不停步”——特殊时期,这支“乌兰牧骑”蹚出了一条文艺“云服务”新路。李青和团队接连制作了《一盏灯》等一系列抗疫题材作品;大家还通过线上平台发布黄梅戏、说唱快板等,为团结抗疫源源不断输送“正能量”。
最近,这支深受群众欢迎的“乌兰牧骑”荣获“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姑溪河水映彩霞,两岸田野稻谷香……”这几天,演艺公司剧团正在排演当涂民歌剧《歌海乡韵》,导演杨剑和几位主创正对剧本、旋律、表演等反复打磨。
当涂民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调多样,唱法独特,流行于皖东长江两岸,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创排之初,杨剑多次下乡采风,探寻民歌的文化起源、表现形式、发展历程,力求将民歌曲调与戏剧故事完美糅合。
“既要送文化,也要‘种’文化;既要扎根生活沃土、服务基层群众,也要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杨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