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龙须沟”变形记——“8+8”文明共建打通城乡接合部蝶变“最后一公里”
发表时间:2022-03-08来源:中国文明网

  北门沟位于重庆市巫溪县宁河街道人民社区,面积0.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716人,居民绝大多数为高山移民和进城务工人员,属典型的城乡接合部。城乡接合部,又称城市边缘地区,与中心城区相比,这里的环境更容易被人忽视,人员结构相对复杂,市民文明意识相对欠缺。曾经的北门沟垃圾成堆,人畜粪便直排大宁河,臭气熏天,蚊虫成片,是集脏乱差于一身的“牛脑壳”片区,群众怨声载道,信访问题突出。

  2008年以来,北门沟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大背景下,依托“8+8”文明共建新模式,创造性地建立以网格党小组和居民自治小组为核心的骨干组织,用共同的梦想凝聚人心,用榜样的力量浸润民风,用群众的办法治理社区。

  一、把资源整合到网格中

  巫溪县将县城划分为120个网格单元,北门沟属于其中之一。每个网格责任区域落实县领导、街道领导、街道驻社区干部、社区干部、网格单位责任人、环卫工人、义务督查员、网格党小组组长等8类人员,共同做好所辖网格区域环境卫生整治、绿化管护、四害防治、基层组织建设、居民宣传教育、走访接访群众、解决困难问题、开展群创活动等8项工作,实现事务“一网打尽”。

  二、把组织扎根在社区中

  北门沟积极探索城市基层党建网络和城市创建网格“合二为一”,实现阵地共享、人员共通、活动共融。网格单位党组织和北门沟党组织联合做到“四个一”,即每个月共过一次组织生活、相互通报一次情况、认领一批需求清单、解决一批困难问题,实现“机关与社区、干部与群众、党员与组织”的三重互动,以党建带创建,以创建促党建,做到“双轮驱动”“同频共振”“相向而行”。

  三、把问题化解在萌芽中

  北门沟紧紧围绕建设和谐家庭、和谐小区、和谐社区的“三和”目标,采取“德法相依”措施,开办“陈大姐和事堂”,建立群众身边的“道德法庭”,解决群众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水电气”等问题;建立健全居民自治管理制度,推进基层民主决策机制的落实,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自治格局,真正把矛盾化解在萌芽,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四、把群众凝聚在建设中

  以建设文明示范区为目标,北门沟居民自荐成立自治小组,常态化开展“最美庭院”“最美婆媳”等评选活动;采取送绿上门、送花到户的形式,引导居民绿化、美化环境;以文化活动和文艺作品,引导居民提升自身素质和文明素养,组织群众创作居规民约《七字歌》、快板《北门沟感恩词》等文艺作品,让群众说身边事,演身边人,颂身边情,既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又提升居民文化品位和文明素养。组建10支群众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关爱老人、儿童启智、社会秩序维护、环境保护、文艺进院坝等志愿服务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居民文明素质,激发了群众共建新家园的热情。

  如今的北门沟修缮了古城墙,新建了风雨廊桥,铺砌了大理石路面,补植了黄桷树、银杏、桂花等植物,与大宁河相映成趣,不仅环境优美,而且邻里和睦。北门沟从“小桥流水人家,苍蝇蚊子乱爬”的“龙须沟”蝶变为群众的幸福园,昔日的“臭水沟”“撂荒地”蝶变成如今的网红景区景点,曾经的老上访户成为热心的居民自治小组领头人。北门沟的蝶变,启示我们只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利民,就一定能把文明城市创建中最薄弱的“短板”、最差的“底板”——城乡接合部,建设成为人民群众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幸福园”“示范园”“小康园”。(重庆市巫溪县文明办)

责任编辑:贾园园
【纠错】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