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植红岩文化,播撒文明种子,开启城市文明“新征程”
一是传承弘扬,发挥阵地堡垒作用。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景区景点打造全过程,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充分发挥红岩遗址、抗战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阵地作用,开展红色旅游,为游客提供“探寻红色之旅传承红色基因”免费讲解服务,开展“小萝卜头”革命事迹主题宣讲活动,不断深化“千万市民升国旗”活动。二是推陈出新,营造文化育人氛围。深入挖掘经久传唱的《红梅赞》发祥地的文化资源,深度融合地标建筑和园林绿化,打造5万平方米“红梅林”,营造寓教于乐的人气打卡点。就地取材拍摄“向祖国告白”“我和我的祖国”系列快闪文化作品,为游客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和文化大餐。发挥辖区良好的生态优势,致力于打造红岩5A级景区和国家级文化产业园的“超级IP”。三是志愿服务,搭建文明传播平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景校联合、景社联合、景企联合”建立志愿服务阵地10个,组建志愿服务队伍16个。开展“文明服务·争做诚信沙磁人”“文明窗口微笑服务”等特色服务活动,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通过“游客点菜、景区派单、高校接单”联建模式提供免费导游服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近2000场(次)。全国第一条景区志愿服务文化展示街——“志街”成为中央文明办《学习雷锋好榜样》快闪作品拍摄地。磁器口古镇金蓉社区荣获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古镇义务消防员”钟庭全荣获“中国好人”“志愿景区·我为游客当导游”荣获重庆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二、挖掘沙磁文化,培育文明细胞,续写城市文明“新篇章”
一是“创建惠民”展现景区文明新面貌。按照因地制宜、人车分离的原则,投资1.9亿元改造核心旅游景区沿线公路设施,新增1420余个停车位,投入2000万元整治绿地3万平方米。不断推动“厕所革命”迈上新台阶,新建改造12座旅游公厕。投入1.7亿元完成旅游景区周边119户D级危旧房改造,拆除违法建筑170万平方米。大力整治景区旅游秩序,打击“黑车黑导”1000余起,出动检查3854人次,景区环境得以根本性改善,游客满意度大幅度提升。二是特色“非遗”畅享景区文明新时尚。充分挖掘沙磁文化发祥地的丰厚人文资源,大力培育以“重庆蜀绣”“陈麻花”为代表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非遗”手工制作旅游项目,让游客在畅游沙磁景点时不仅能体验本土特色“非遗”文化产品的制作过程,还能作为旅游纪念品、伴手礼馈赠亲友,让沙磁特色“非遗”活起来、动起来、留下来。三是“一米线”守护景区文明新通道。疫情期间,线上线下大力开展文明旅游提示,游玩先预约、出入测体温、亮出“渝康码”、设置“一米线”,确保景区景点井然有序。结合“防疫有我爱卫同行”爱国主义卫生运动,对景区景点展开严格的消杀。在“吃得文明”的倡议下,景区餐厅餐具严格消毒,公筷公勺成餐桌标配,营造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游得开心的文明旅游环境。
三、振兴乡土文化,弘扬文明风尚,擘画城市文明“新蓝图”
一是倡导生态文明理念,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山水之城美丽之地”乡村建设,以国际慢城为抓手,完成11条歌乐山沿线山城步道建设,运用“文化+旅游+农业”的模式,打造符合市民需求的舒适休闲“慢生活”“慢文化”景区景点项目。落实生态文明传播,着力打造科普文化体验基地“萤火谷”文创农场,利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举办萤火虫节亲子活动,营造人与自然、家庭和谐的良好氛围。二是培育文明新生活,传承创新乡土文化。因地制宜培育出永宁寺村“荷塘月色”、三河村“远山有源”等乡村文化景点大院,精巧布局乡情陈列馆、乡村书屋、乡村舞台、游客驿站等便民文化旅游载体。创新开发胡南坝村“凤凰花海”、丰文街道“远山有窑”等乡土文化体验项目,开展植物课堂、土法制陶、乡旅风情等乡村互动旅游活动,吸引游客达320余万人次,成为广大游客“看山望水、记住乡愁”的精神家园和乡愁故园。三是涵养文明习惯养成,塑造文明时代新风。坚守为民惠民利民的创文初心,开展“文明·漫沙磁”主题系列活动,通过“文明漫画”“文艺漫品”展播,“文明事迹”漫谈漫读的形式,引导游客自觉践行文明行为。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组织游客参与“文明随手拍”活动,实时曝光纠正不文明旅游行为。利用“我们的节日”,开展“龙腾狮跃迎新春·民俗文化展魅力”巡游展演活动,为游客带来原汁原味、多姿多彩的文化盛宴,提升游客文明素养。(重庆市沙坪坝区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