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踔厉奋发 向着更高目标迈进
发表时间:2022-07-04 来源:中国文明网

西城区金融街街景。

  文明城市创建是一场“幸福接力”。已连续六届获得“全国文明城区”称号的北京市西城区努力把全国文明城区打造成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高位推进,汇聚文明创建向心力

布置在西城区背街小巷里的公益广告景观小品。

  西城区始终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从顶层设计到机制建设,再到考核问责,全区对标对表,重点突出基础建设、长效管理、新风培育和宣传发动,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西城区高度重视、高位统筹、具体指导、督促落实,精准细化创建工作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党员干部、志愿者俯身苦干,全体市民携手参与,凝聚起文明创建的合力。

  ——建立了六项文明城区创建保障机制,开展了11个专项整治行动,明确了78家主责单位,聚焦精细化管理、环境卫生、文明行为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建立“创城+热线+网格”联动创建机制,将实地检查发现的问题纳入区级接诉即办系统,提升问题主动处置效能。

  ——在高标准落实、高质量推进、高水平创建上狠下功夫,统筹兼顾疫情防控和常态化创建工作,对创建骨干进行全员、全要素、全流程培训;同时,整合文明单位资源优势,以开展好路口礼让志愿服务活动、“门前三包四无”创建活动为抓手,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新风荡漾,文明实践别样红

西城区通过多种形式营造文明创建氛围。

  一个个创新阵地,一场场沉浸式宣讲,一次次暖心服务……近年来,西城区坚持全面统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西城特色的发展路径。

  高标准建设阵地。设置三级组织体系,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5个街道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63个社区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坚持激活、整合、共享,统筹基层阵地,根据文明实践活动需要和群众需求再配置、再优化,让阵地建设“强”起来。

  高水平组织队伍。着力打造“1+6+12+N”的志愿服务队伍,创新志愿服务项目,形成了规范有序、稳定长效的新时代志愿服务发展态势。

  高水平提供服务。西城区把志愿服务与文明实践相结合,理论宣讲与联系群众相统一,努力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成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移风易俗、文化传承、志愿服务等多种功能的德育平台。志愿者们活跃在北京冬奥会和全国两会、疫情防控、社区治理等多个领域,服务好“市民艺术节”“市民学习周”等彰显西城文化特色的品牌活动。

  此外,西城区大力弘扬和传承古都文化、京味文化、红色文化、创新文化,尤其是以红色文化为重要依托,开展“骑寻红色地标”活动。同时,还开展 “有法有剧”普法宣传、“西城大妈”走进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基地等30多场特色活动。

  基层治理,照亮百姓幸福生活

西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志愿者助力文明礼让示范路口创建。

  整治背街小巷、抓实“门前三包”、改造城市微空间……以人为本,是西城区创建的不变初心。近年来,全区实施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措施,让城市变得更富魅力。

  沿街单位的“面子”是衡量城市文明的一大因素。针对城区沿街商铺占道经营、乱堆乱放、飞线乱线等突出问题,以抓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为突破口,引导辖区单位、商户门店等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明确具体内容、责任范围,强化宣传与监督,探索城市精治的“西城模式”。

  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载体,西城区打造特色鲜明的9个“合”空间、设立数十个“智能方”仓储小隔间,为百姓改善了环境。

西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邀请青年干部担任“红色地图领航员”带领群众寻访西城红色地标。

  老旧小区改造牵系着民生福祉。面对老旧小区诸如门窗变形、外墙斑驳等问题,西城区见招拆招,一一破解:在小区门口增设文化空间、快递柜、宣传栏等;设置智能垃圾回收驿站提升垃圾分类品牌效应;改造优化停车棚,增加夜间照明和充电设施;小区花园新建健身步道和活动空间,打造宽敞明亮的党建小屋、儿童自习室,实现了居民的安居梦。

  一项项实打实的举措,一处处看得见的变化,共同擦亮了西城区的文明底色。在文明创建这场“幸福接力”中,全区将以更加坚定从容的脚步,向着更高目标迈进。(图文供稿:首都文明办)

责任编辑:杨 学静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