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西省九江市共青城市把移风易俗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不断创新,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进文化建设,让文明乡风浸润美丽乡村,为乡村振兴凝神聚力。
文明乡风唱出来
在共青城市苏家垱乡大桥村小学,国家级非遗西河戏传承人陶桂水带着一群孩子们,装扮着全套行头,浓墨重彩,唱起了《大美共青》。稚嫩的戏腔,天真的神情,让人听出了生活的美妙。
“西河戏”原名“星子戏”,俗称“星子大戏”,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台词多为乡音俚语,唱的是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讲的是优秀传统文化,村民爱演,更爱看。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不断增长,也为陶桂水的剧团带来了新机遇。共青城市苏家垱乡因势利导,把历史悠久的西河戏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相结合,创新理论宣传方式,组织老戏曲师傅将国家政策、优秀家风、移风易俗、防溺水等改编进西河戏。每逢农闲、过节时分,陶桂水便带领剧团在全乡进行巡回演出。
“我们戏剧团里这些艺人一直默默传承,乡村舞台虽小,但却能传递乡村文明大能量,我们将加大支持和保护力度,与他们一起尽最大的努力把这种传统历史名剧,继承下来,传承下去。”陶桂水表示,经过改编后的西河戏,不仅通俗易懂,而且让人感觉亲切,小孩子也喜欢看。在共青城市泽泉乡长塘村,村委会还开设了“西河戏”非遗传承小课堂,把发生在村民身边的孝老敬老、喜事简办等真实故事,改编成戏剧搬上舞台,将乡风文明唱进群众心坎里。
风俗之变,关系盛衰。僵硬的讲道理,不如让人愿意看、喜欢看。旧瓶装新酒,用传统的戏曲唱新时代故事,用文艺的形式倡导移风易俗,乡风文明才能在广阔乡村生根发芽。
文明乡风变出来
在共青城市苏家垱乡水口村,代表着宗族文化的祠堂被村“两委”打造成了村文化礼堂、文明讲堂、学习课堂、议事厅堂和幸福养堂。原本的“一堂”变成了“五堂”,庄重肃穆的祖堂也更可亲,更欢乐。
近年来,苏家垱乡水口村村委会因地制宜,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生态宜居建设、党的基层阵地建设等,整体提升人居环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高标准打造水口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突出祠堂“一堂多能、一室多用、灵活多样”的形式,以“传家风、亮家训,老有乐、少有教,听戏曲、忆乡情”为主题,将文明实践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以文明新风润养乡风民情。在这里,既有农家书屋,也有体育场地,有爱心食堂,还有“心连心”课堂,寒暑假村里的孩子们再也不愁没地方去……村民们感慨,现在不仅能在祠堂办红白喜事,还能开展文化活动,学习道德知识、法律知识、农业知识、电商知识等,还能在这里处理家长里短、鸡毛蒜皮之类的小纠纷,小小的转变真正发挥了大作用。
在此基础上,苏家垱乡水口村成功举办了共青城市首届乡村太极拳展演赛、水口村首届民俗文化节、“新时代、新农村、新风貌”为主题的群众文艺汇演等活动,传统文化融入了文明实践,文明融入了村民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移风易俗。
多种宣传载体,多样宣讲内容,让移风易俗如春雨般浸润乡村……乡村之美,美在“颜值”,更美在“气质”,在持续推进移风易俗过程中,共青城市及各乡镇坚持由表及里立体推进,移风易俗带来的文明乡风,正转化为共青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各个乡镇不断阔步向前。(供稿:江西省文明办 人民网 张欣悦 王一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