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近日,“我们的节日·清明节”非遗展演展示活动在河北博物院非遗会客厅举办,参观者们相约清明诗会,体验燕赵非遗之美。
清明诗会上,《春》《沁园春·雪》《不朽》《可爱的中国》等朗诵作品依次上演。在抑扬顿挫的诵读声中,观众们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也体会到朗诵者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精彩的朗诵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作为非遗传承人,应当担负起传承非遗的责任。”本次清明诗会还穿插了一些非遗展演项目,国家级非遗项目冀南四股弦省级非遗传承人李会林和女儿李晓凡,为观众带来了节目《踏青追寻红色足迹》。“女儿从小看我演出,慢慢也学会了四股弦。”李会林说,他们还组织成立了魏县四股弦剧团,每逢节假日都会进行演出,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了解和喜欢上四股弦这种古老的传统剧种。
“清明诗会和非遗展演中,很多作品都是赞美革命英雄的。清明节致敬人民英雄,感受先烈们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奉献精神,十分有意义。我要从缅怀先烈的作品中汲取力量,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石家庄市第十五中学高一学生李奇说。
欣赏完清明诗会和非遗展演,游客还可以在非遗会客厅沉浸式体验非遗技艺。“小朋友们快来和我一起做柳编吧,做好了可以带走!”听到国家级非遗项目柳编(固安柳编)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万富的邀请,几位小朋友很快围拢了过来。在张万富指导下,有的小朋友半小时就编了个柳编小葫芦。
“在我们固安,很多人都会做柳编,我们可以做轻便耐用的生活用品,也可以做专供观赏的工艺品。不过固安柳编技艺比较繁杂,有平编、纹编、勒编好几种技法。”看着小朋友不愿离开,张万富又给孩子们讲起柳编的各种知识。
游客在非遗体验展示区不仅能学习柳编知识,还可以亲自彩绘风筝,可以用橡皮漆画描绘春天,也可以在传承人指导下制作风车,在叶雕昆虫自然艺术展位上一堂直观生动的生物课。
“清明前后是放风筝的好日子,中国人放风筝的传统,反映着渴望祛除灾病、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当天下午,省级非遗项目第什里风筝代表性传承人赵艳强还为大家带来了一堂生动的非遗讲座,向广大游客讲解清明节的习俗以及风筝制作方面的知识。
“以清明节为契机,我们开展本次活动,旨在突显清明节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河北省群众艺术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将传统节日与非遗紧密结合,以人们乐于参与的方式展示传播非遗,能拉近传统文化与人们之间的距离,让非遗走进生活,传承才更有活力。(供稿:河北省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