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节又称“小年”,足见其重要性、普及性和盛大性。“灶”即灶神,民间称“灶王爷”“灶君”。在古代神话传说中,灶神是督察人间善恶的司命之神,具有掌握一家寿夭祸福的职能。先秦时期,祭灶仪式就位列重要的“五祀”之一(五祀为祭祀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这一习俗延续了几千年,至今仍在民间有深远的影响。
传说灶神自上一年的除夕就被玉皇大帝派到人间,化身千千万万,每家灶头都有一位灶神暗中监察、掌管一家祸福和财气。每年腊月廿三(有的认为是腊月廿四),灶神要上天禀报所在人家的善与恶,以供玉皇大帝决定赐福还是降灾。人们十分敬畏这位明察秋毫的灶神,因此把灶神上天这一日定为“祭灶节”,或称“送灶节”“谢灶节”。清代《敬灶全书》称,“灶君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每奉庚申日,上奏玉帝,终月则算。功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福寿;过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灾殃”。
古代宫廷中会举行隆重的祭灶仪式。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皇帝都要斋戒沐浴,在宫中挂神像,安供桌,在神位面前行九拜大礼。皇帝礼罢,皇后、大臣一一点香行礼祷告,供奉糖果、糕点等32种供品。供奉糖果最多,意在用糖封住灶神的嘴巴,免得他在玉皇大帝面前告状。
民间祭灶也非常讲究。家家都要把厨房、灶台打扫得干干净净,在灶神像旁贴上对联“在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神像下边摆放供桌,敬献糖果点心、美酒佳肴。陕西祭灶风俗甚厚,过去关中农村的巧妇们都会做一种小酥饼称作“灶坨坨”,陕南城乡用红苕或包谷加麦芽熬制成“灶糖”,陕北地区必不可少的祭灶甜食是红枣。人们用地方特产献给灶神,想让灶神吃甜的,好在玉帝面前说好话。祭灶神时戒规繁多,不能哭泣、吵嘴、打架等,害怕不恭不敬怠慢了灶神。祭祀完毕,叩头致谢。焚烧年画神像和纸糊的马匹,送神上天。仪式结束后,大人们会把祭灶的食品分给孩子们吃。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吃着灶饼和糖果,分享着节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