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73年7月,马昕出生于河南省新蔡县一个偏远农村,从小就养成了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的品格。1992年12月,马昕入伍成为一名边防军人。
入伍第一月领到35元津贴,他就全部寄给了父母;军校毕业后,每月的工资都是第一时间跑到邮局给父母寄去多半。不仅如此,跳出“农门”的马昕还一直惦记着村上那些有难处的乡亲。逢年过节,他都要多寄一些钱回去,让父母给村上的孤寡老人买些礼物;每学期快开学时,他还会寄钱让父母帮几位家庭贫寒的孩子交学费……据不完全统计,自当兵以来,马昕无偿援助亲邻达20多万元。
2008年6月,马昕调至郑州警备区工作后,在家里专门腾出一个房间,将父母从农村老家接到了郑州,他要兑现儿时的誓言——贴心照顾父母让老人安享晚年!
马昕是个有心人,在他看来,孝敬父母,不仅让他们吃好穿暖,还要尽量多陪伴,不能让他们品尝高楼大厦内的孤独。
为了让父母健康生活,马昕每两个月都要带他们去体检一次身体。母亲杨秀坤患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左眼失明等多种疾病,每天要服用10多种药。为了避免不识字的母亲吃错药,他将要服的药一一分好,在每个袋子上标明时间,用数字符号代替。无论工作多忙,他从未耽误过给母亲分药。
(二)
马昕兄弟姐妹6人,他在家中排行老五,虽年龄不靠前,却因为穿上军装带过兵,他一直都是兄妹中的“头儿”。
在马昕看来,只有帮兄弟姐妹们都过上好日子,才能让父母真正放心地安度晚年。正是基于这一想法,他经常帮兄弟姐妹们出谋划策,鼓励他们积极找门路创业。在马昕的引导下,兄弟姐妹相继在郑州打工、开店,想办法让日子过得更红火。
看到兄弟姐妹都先后来到郑州发展,2009年初,马昕又动了一个念头,想让大家都住到一个社区,一是离父母近些,二是遇到大事小情方便相互照应。马昕的动议得到了其他几个小家庭的积极回应,他们或买或租,都搬到了马昕所在的交通路某社区,早已分门立户的6个子女,又一次像石榴籽般地聚拢在父母身边。
30多口人在一起如何相处和管理?马昕想了不少办法,他把部队好作风融入家庭建设,将大家庭编成一个连队,自己担任“主官”,几个能力相对突出的孩子当“排长”。他们还制定了一套规矩:遇有重大问题,由全体家庭成员一起协商,形成方案后,再分工负责抓落实;大家庭每月开一次民主会,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在会上报告一年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以便相互监督、共同提高。
(三)
家和万事兴。在马昕的鼓励下,外甥杨威、侄子马涛参军之后第一年就被评为优秀士兵,第二年就当班长并光荣入党。
马昕认为,军人家庭作为“光荣之家”,也要用实际行动为社会大家庭贡献力量、奉献爱心。作为郑州市“家庭教育讲师团”的成员,他经常应邀到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和大中小学进行宣讲,听众累计已达2万人次。他还多次利用暑假组织中学生进行40公里长途拉练,经过培养转化,使数名不良少年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马昕的付出和马家几代人的表现,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马昕本人也先后被评为郑州市“十大孝星”“十佳家长”,并高票当选河南省首届“十大中原忠孝人物”。这个大家庭先后被郑州市表彰为“和谐家庭”“最美家庭标兵户”,被河南省表彰为“最美家庭”“和睦家庭示范户”“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被全国妇联授予“第九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
今年5月14日,马昕一家又当选为全国“最美家庭”,他本人应邀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颁奖仪式。
编者按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无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应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党员干部如何管好家风、纯正家风、扶正家风,是一道现实而紧迫的课题。郑州警备区干部马昕的做法给人启示。(温殿锋 魏联军)
- 上一篇:
-
经营“良心药” 家风代代传
已是第一篇
-
经营“良心药” 家风代代传
- 下一篇:
-
上海:"贤文化""好家风"滋养好民风
已是最后一篇
-
上海:"贤文化""好家风"滋养好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