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四川省深入开展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崇廉尚洁 时代新风
发表时间:2022-05-03来源:四川文明网

推动崇廉尚洁时代新风不断充盈

——四川省深入开展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综述

  日前,位于成都市新都区的天府家风馆先后接待了两批来访者。来自省委政研室和省委编办的干部们,在此既实地感受各时期优良家教家风家训,又同步开展廉政党课,学思践悟、细照笃行。

  这是四川省在传承弘扬天府好家风中的一个镜头。

  近年来,四川坚持把家风建设作为党员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家风教育,从拓展阵地、创新形式、品牌打造、正反结合等多个层面发力,切实筑牢反腐倡廉家庭防线,推动崇廉尚洁的时代新风不断充盈,全省政治生态持续发生可喜变化。

  拓展阵地

  发挥家教家风基地教育功能

  1月17日,省委宣传部发布公示:天府家风馆拟推荐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前,作为全国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表现形式最完备的家风家教主题展馆,天府家风馆已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获得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四川)实践教学基地”授牌,成功申报为四川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等。目前,该馆已吸引团队665批次、3.7万余人次前来参观学习。

  “传承弘扬天府好家风,需要化无形为有形,打造看得见、摸得着的阵地场所。”省纪委监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突出包括家风教育在内的廉洁文化教育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四川通过多年努力,逐步构建起“2+2+32”廉洁文化教育基地群,即天府家风馆和省法纪教育基地2个一正一反核心基地,省属国有企业廉洁文化教育点“清风堂”和“省级高校廉洁文化教育基地”2个专题基地,以及32个分布在各市(州)的省级廉洁文化基地。

  与此同时,立足丰富文化资源,各地积极打造各具特色的家风文化基地。泸州市依托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纪念地等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以红色家风、先贤家风、时代新家为重点的“一心一线多点”家风教育矩阵。资阳市深入挖掘陈毅元帅的廉洁精神和优秀家风文化,着力拓展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内涵,让参观者从游览中感受红色家风的魅力。

  启智润心

  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熏陶

  前不久,大型廉洁主题川剧《草鞋县令》在阿坝州马尔康市开演,包括该州四大班子领导在内的近500人现场观看。引人入胜的剧情、严密考究的史实、精彩纷呈的表演,将清代嘉庆年间什邡县令纪大奎赈灾救荒的故事展现出来。该剧被评为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已在全国巡演66场次。

  从历史人物到革命英雄,再到时代先锋,四川着力用优秀家风家教强化示范引领,激励干部勤廉从政。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全省以组织一场先进事迹报告会、撰写一篇心得体会文章、做一件公益实事、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举办一次演讲比赛等“五个一”活动为载体,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向“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离休纪检干部周永开同志先进事迹学习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在对标先进中找差距、促提升。

  弘扬崇廉拒腐的社会风尚,四川既注重丰富家庭家教家风文化产品供给,又不断创新形式载体,着力推出一批彰显巴蜀风味的精品力作,打造一批天府知名廉洁品牌。省纪委监委联合省直机关工委、省妇联等单位持续开展“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系列活动,吸引400余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6000多名党员干部参与,覆盖群众近100万人次;创作以廉洁文化为主题,兼具思想性、教育性和观赏性的动漫、情景剧、广播剧、歌舞剧、木偶戏等,让党员干部和群众潜移默化接受文化熏陶。

  在注重趣味性和艺术性的同时,四川省还通过出版《天府家风》《廉说三国》等30余部廉洁文化著作,举办全国“好风传家”研讨会等方式,把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高端智库等理论研究成果注入廉洁文化打造中,在全社会广泛倡导崇廉尚洁的价值理念。

  正反结合

  夯实思想根基厚植文化基础

  近日,省纪委监委摄制的警示教育片《家道》,面向全省副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发行。片中通过展现家教不严、家风不正反面典型的悲剧人生,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以案为鉴、举一反三,自觉把家风建设作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廉洁修身齐家方面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

  近年来,四川省还实行宣布处分决定与警示教育同步开展,把处分决定“一张纸”变为“一堂课”,提升警示教育实效。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件以案示警、以案促教综合效应,省纪委监委连续10年编印《忏悔实录》系列读本50余万册,制作《黑白人生》《越界》《蒙尘的初心》等“四川党风廉政教育警示录”系列警示教育片,引导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

  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在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省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以及中央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要求,坚持面向党员、面向群众、面向社会,坚持正反两方面结合,不断夯实思想根基、厚植文化基础,推动形成富有四川特色的时代新风。(四川日报记者 陈松)

责任编辑:贾园园
【纠错】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