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的中国,力量源于团结”
发表时间:2023-01-04 来源:人民日报

  北京天安门广场,雄壮的国歌声激越高昂,国旗护卫队官兵动作整齐如一,和平鸽群在广场上空飞翔,人们自发来到现场,见证五星红旗与太阳一同升起……新年第一场升旗仪式,传递着面向未来的希冀与信心,展现出团结一心的期盼与力量。

  “明天的中国,力量源于团结。”新年前夕,习近平主席发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从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总结“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创造了今天的中国”,强调“我们要一往无前、顽强拼搏,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回望过往的奋斗路,我们依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无数个“我”将凝聚为休戚与共、息息相关的“我们”,无数蜿蜒小溪将汇聚成新时代中国的大江大河。

  走过2022年,在时代前行的足迹里,“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团结奋斗,总能激发无坚不摧的中国力量。面对疫情,从耄耋院士到90后、00后青年,医无私,兵无畏,民心齐,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社区工作者奋战一线,形成了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奥运圣火再次闪耀北京夜空,背后是全部参与者“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的共同努力,是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困难再多也嚼嚼咽了,一切付出与奉献都值得”的一起坚守;天和、问天、梦天在太空中呈现一场场高难度的“太空之吻”,构筑中国人自己的“太空之家”,背后是政府部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多方参与、深度融合,用高效协同激发创新活力。波涛蓄势,起于涓滴之力;事业成败,在于人心聚拢。可以说,无数人的辛勤付出和汗水,凝结成今天来之不易的成绩;广大干部群众继续手拉着手、心连着心一起向未来,将创造明天的更多奇迹。

  上下同欲者胜。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这么大,不同人会有不同诉求,对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看法,这很正常,要通过沟通协商凝聚共识。”应该看到,互联网无远弗届、信息无所不及,每个人都可以进行意见表达。越是诉求不同、看法不同,凝聚共识就越是重要。在实践中,我们倡导多元共赢,追求包容共享,同样也要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求共识。以主旋律凝聚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就有了全体社会成员高度认同、自觉遵守、共同维护的价值规范,就能够以最广泛的社会共识凝聚起亿万人民共克时艰、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岁序更替的重要时刻,往往也是事业继往开来的关键节点。展望2023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气象喷薄欲出。方此之际,无论是落实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还是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都需要凝聚最广泛的社会共识。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只要14亿多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就能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正如经典歌曲所唱:“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显著精神标识,是党领导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在亿万人民胼手胝足的团结奋斗里,目标终将抵达、梦想必将实现。(李 拯)

责任编辑:梁 海燕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