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不是口径大小而是如何监督
发表时间:2011-04-06   来源:中国青年报

  北京财政局日前公布全市公车数量,此举引来赞誉,但也有对数据真实性的质疑,因为这个数字与公众感知不同。统计官员及专家称,公众感知与数据差距过大,与采用最小统计口径有关,而公车的概念,不应限于党政机关以及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用车。(央视《新闻1+1》4月4日)

  按照我们日常生活的经验,一个问题一旦过于宽泛和笼统,就没有任何可以辨析的价值,因为这样的问题“外延太大”,在没有任何限定条件的前提下,无论再怎么旁征博引,都无从证明真伪。在我看来,讨论公车数量的问题,也陷入同样的困境。

  统计官员和专家都在说,感觉出入较大是统计口径过窄所致。这样的解释很有道理,可公车数量的多寡,问题不在于口径,而是不管是窄是宽的口径,我们都如同雾里看花,看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如果说6万多辆公车是窄口径之下的统计数据,那么这一统计口径涵盖的单位都是哪些、不同级别者详细划分的数量是多少等等,这些问题,我们一无所知。当一个需要澄清太多问题的新闻消息,短小精悍得像一条哗众取宠的微博,只会引起更多的疑问和好奇。无怪乎这一数据公布近一周来,围绕着这一数据,公众要么是跟着感觉走,要么是在拼命地进行“数据考古学”后做小学加减法层面的算术题——看看不同时段公布的数据能否在逻辑上自圆其说。

  这不是一种常态的监督模式。这说明公众不过是被动的接受者,而非主动的参与者。在不对称的信息之间,不管统计口径是大是小,无论你有多么积极主动的监督意愿,到最后永远都只能在外围打转,根本无法提出任何有说服力的质疑论据。一旦质疑止于凌空蹈虚,被质疑者就有足够的底气来回应质疑甚至对质疑视而不见。

  出现这样的情况,说明公车数量的公开,一开始就不是为了“被监督”而来,而是作为治理堵车方案的具体措施之一,来辅助说明治堵的成效。因为在去年底北京公布的交通治堵方案中,就有北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的措施,面对公众提出的“我不知道原来有多少,怎么知道没有增加”的疑问,官方不得已才公布公车数据。

  可现在的问题是,即便我知道了原来有多少,也不清楚有没有增加。因为,对于任何一个无法接触到这个数据全貌的人来说,这永远是一个无解的命题,既没有统计的手段,更没有统计的能力。无论口径大小,监督者永远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地位”,有心监督却无法监督。

  真正能够对公车数量形成有效监督的是财政预算,这道理很简单,公车的增减必然要体现在财政预算的变动上。公车数量是否合理、有无增加以及公车消费是否超支等核心问题,完全可以从用于公车的预算开支上正本清源。不过,要实现这一目标还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近期财政部公布的2011年部门预算账本即可看出,虽然内容在细化,解释文字在变长,但核心问题依然没有触及,特别是最能说明问题的“三公消费”,依然是一个谜。没有预算监督作为支撑,想要真正监督公车数量,无论如何都是一个无解的命题。(志灵)

责任编辑:王 跃跃
分享到: 
相关报道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141689&encoding=UTF-8&data=AAIpeQAAAAcAAADsAAAAAQAq6Zeu6aKY5LiN5piv5Y-j5b6E5aSn5bCP6ICM5piv5aaC5L2V55uR552jAAAAAAAAAAAAAAAuMCwCFFq0RC3xY3ovHAiA1wxjnW3oUHvKAhR_yJHgO98YlW6AQZHoEA2nWq195g..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141689&encoding=UTF-8&data=AAIpeQAAAAcAAADsAAAAAQAq6Zeu6aKY5LiN5piv5Y-j5b6E5aSn5bCP6ICM5piv5aaC5L2V55uR552jAAAAAAAAAAAAAAAuMCwCFEO0X1mGLuar84r3f4HpNYtIOB6cAhRxLdhzJs74ED93rvNODygvi30Xbg..&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