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的“瘦肉精”事件,据说直接损失230多亿元;三鹿的“三聚氰胺”事件,不仅使企业关了门,而且使整个奶制品行业都受到重创。这些令人揪心的案例,一次又一次地提醒企业,尤其是那些千辛万苦、千锤百炼、好不容易闯出了点名气的大企业,一定要“志在守朴,养素全真”,始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切不可只求扩张,只讲产量,或者只是把质量作为“附带品”随口讲讲、“广告语”挂在网上。须知,当今天下,消费者已经或正在成为“上帝”:他能让你疯狂,也能让你灭亡。 无疑,办企业就要赚钱,但要赚之有道。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果为争市场而忽略了产品质量,等于自残生命,即使赚的钱再多,又有何用?记得20世纪80年代初,地处中原的一家大型国企明确喊出了一个口号:“产值是钱,质量是命,不能要钱不要命”,并将有质量缺陷的产品全部从市场“召回”,从而赢得了极高的信誉,使本企业“当家产品”的销量在全国2000多个同类产品中名列第二。 古人曾说过:“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这“三无”的告诫启示我们,企业要抓好产品质量,只关注“厂区内”的事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两头在外”:一头要把好原辅材料采购的质量关,一头要把好到市场上为用户服务的质量关。没有这两条,只在厂区内的工艺、制造环节上下功夫,很可能是辛辛苦苦却难结善果。“三鹿”也好,“双汇”也罢,这些事件有一个很重要的教训就是:办企业,一定要抓好原辅材料这个“第一车间”。否则,“第一”基础不牢,质量地动山摇。 河南开封相国寺内有一尊佛像叫“千手千眼佛”。企业要抓好产品质量,必须要有“千手千眼”的作为:全员抓质量、全过程为质量、全面实行质量管理。质量源于细节。细节既靠“千手”,也靠“千眼”。手的作用是“做”,眼的作用是“看”。看,就是检验。质量是做出来的,同时,也是检验出来的。没有严格、严密、严谨的检验,特别是没有对原辅材料或外加工件的过细、过硬检验,那么,在本企业的围墙内无论怎样做产品,也难以使产品质量达到契合人意的标准。 人具有“自爱”、“自保”的特性。“自爱”,就可能“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对自己的产品做些不切实际的宣传,甚至爱屋及乌,乱吹一通;“自保”,就可能遇到批评东躲西闪,碰到瑕疵遮遮盖盖,面对污点掩掩藏藏,甚至把“丧事”当喜事办,把过失作成绩讲。因而,企业要抓好产品质量,仅靠“自律”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他律”。政府监管,责无旁贷;舆论监督,义不容辞。惟有如此,企业对产品质量才可能始终兢兢以强。(张保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