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市公司、知名企业的高管频频出现早逝现象。据统计,从2010年1月至今,19个月内就有19名总经理、董事长级的企业高管离世。这19名高管平均年龄50岁,最大的68岁,最小的仅39岁。分析他们离世的原因,突发疾病比例高达63%。在为这些企业高管扼腕叹息的同时,我们也在面对一个沉甸甸的问号:如何处理好财富与健康的关系? 现在的企业家都很累。《中国企业家》杂志针对企业家阶层“工作、健康及快乐”的调查显示,目前高达90.6%的企业家处于不同程度“过劳”状态。有的企业家平均一周要工作6天,每天工作近11个小时,睡眠时间仅为6.5个小时。一位企业家用改编的歌词来诉苦:“起得最早的人是我,睡得最晚的人是我;应酬最多的人是我,休息最少的人是我……” 企业家这么累,是因为目前社会上判断一位企业家是否成功,习惯于用其身家、地位和资产排名来衡量。如此以财富论英雄,企业家人在江湖,自然也会身不由己,玩命打拼,再加上积累财富的欲望迸发,这样一来往往会忽略甚至透支健康。 为健康“负债”的不仅仅是企业家。如今,“钱”成了一些人衡量个体价值的重要标准,在一味追求财富增长、个人成功的同时,国人的健康状况红灯频闪。不少年轻人一踏入社会,就开始“超负荷运转”,陷入了“健康负增长”。生命的列车不得不在疲劳中向前行驶。一系列由紧张、压力、劳累、不良生活习惯所造成的身心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甚至癌症等,不仅发病率逐年升高,而且年轻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一些企业家花20万元去买燕窝,却不愿花20分钟去跑步,他们忽视了“金钱买得来药物,却买不来健康”这个最简单的道理。中国古人认为:“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现代医学也证明,在健康的决定因素中,个人生活方式占60%。在健康问题上,金钱只能购买必要的医疗服务,却无法换来健康的体魄。 “健康透支”是高利贷,“健康负债”越欠越还不起,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国著名公共卫生专家黄建始教授认为,人力资源的健康投资或健康透支都有15—20年的滞后期。目前这种透支的恶果已开始显现。如果未来因“健康透支”造成的卫生费用上升和劳动生产率下降等问题累积起来,将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 看来,在“健康红灯”尚未亮起之前,我们真应该停下匆忙的脚步,认真想想:如果健康乃至生命都成了发展的代价,拼命挣钱还有什么意义?(王君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