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电视台《情感密码》栏目一期《我给儿子当孙子》的情景剧引起争议。漫画:CFP供图 9月6日,多名用户发微博称,长沙一小孩捡到3万元后遭冒领,法庭判小孩家长赔真失主6000元。该信息在微博上引来大量转发、评论和质疑。相关人员调查后发现,该信息来自南方电视台《真实故事》栏目9月1日播出的节目《巨款丢失之后》,栏目组称这期节目是情景剧,相关内容由人工创作,并非真实新闻事件。 《真实故事》雇儿童演员讲述虚假故事,骗取观众同情,令观众愤慨。 日前,《私奔日记》一书的作者李福寿在微博上称,在没有得到他授权的情况下,湖南卫视《故事会》栏目以演员出演的方式将他的作品排演真人剧。“说是新闻吧,不真实;说是娱乐吧,又缺乏乐点,就是一个自以为是的胡说八道。” 李福寿称,电视台排演的情景剧有大量事实与原著不符。比如,剧中讲前妻和现任妻子见面之后怒目而视并互骂的场面,他的书中没有写,实际上也没有发生;剧中男女主人公所用语言和剧情情节的发展也与书中实际不符;现任妻子和儿子也不是这种交恶的状态。“在这部以我的著作为名字来进行虚拟排演的剧目中,我成了下三滥,我的真情流露成了被人践踏的烂泥巴,剧情完全失去了真实性。”据了解,李寿福已经聘请律师,准备对电视台进行起诉。 近年来,为了提高收视率,由具有新闻性的各类事件改编、群众演员演绎的“电视情景剧”成为电视台的收视热点,如重庆卫视的《雾都夜话》、华娱的《浮世绘》、湖南台的《故事会》、石家庄电视台的《情感密码》等,其收视率甚至超过黄金时段的影视剧。如重庆台的《雾都夜话》屹立10年不倒;2006年3月,南方电视台经济频道推出的《真实故事》时的口号就是“让群众过把戏瘾 ”;对于演绎家庭矛盾、制造情感纠纷的“情景再现”,北京电视台也是“乐此不疲”。 这些所谓的电视栏目剧是由群众演员的表演再现生活中的各种新闻事件。为了获得更高收视率,一些栏目组不惜造假,甚至编撰各种或道德败坏或稀奇古怪的故事来博得受众眼球。2011年8月17日,本报曾经发表《“不孝子”遭“人肉搜索”后爆情感类电视节目“行规”——为收视率雇人演戏骗观众》,对《情感密码》栏目中的一期节目进行披露。网友对不孝子“许峰”展开“人肉搜索”后才发现被骗了,“许峰”只是一个演员。 不管是出演情景剧的拾钱的小学生,被人肉的“许峰”,还是被人误解的李福寿,他们都是这类电视节目的受害者,但最大的受害者还是不明真相的电视观众。在这样的电视栏目剧中,百姓的真情被骗,社会的真实被扭曲,作为公共传媒的电视公信力在丧失。 在虚假的“真实故事”背后,是电视台的商业伦理的沦丧。观众经不起骗,电视栏目经不起编,广电部门当对专门玩儿虚假的电视情景剧尽快叫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