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近代史,常回顾辛亥革命。它一举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众志成城、发展中国开拓了奋进之路。 几代中国人,总缅怀中山先生。他站在时代前列,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的胸怀和眼界,“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开启了历史新程。 无论15世纪的郑和下西洋,还是19世纪末的洋务运动,都想顺应世界潮流,却都没抓住历史机遇。只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才抓住、赢得了机遇。 机遇,常以偶然性的形式出现,稍纵即逝,但其中蕴含着必然性,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抓住和用好机遇,要善于从偶然性中发现必然性,善于抓住偶然性后面的必然性。如培根所说,“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 尽管鸦片战争后中国迅速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多数国人还是“当国者如醉卧覆舟之中,身已死而魂不悟;忧时者如马行画图之上,势欲往而形不前”。甲午战争之败刺痛国人,孙中山当机立断,“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亟亟切切,如何下手?进而点明要害:“满清政府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于是,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起义军一夜间占领武昌,3天内光复武汉三镇,一月内13省宣布起义,3月后成立民国,推翻满清。抓住机遇振臂一呼,振聋发聩;用好机遇乘势而上,摧枯拉朽! 放眼世界,无论是地理大发现之后的工业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科技革命,还是上世纪70年代的信息革命,一些国家抓住机遇走在前列,一些国家痛失机遇被动落后。地球越来越小,发展越来越快,慢走一步,差之千里;耽误一时,落后多年。尽管当今世界大局多变,但本世纪头20年我国发展的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没有变。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应当大有作为。由此,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的“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的重要论断,“牢牢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们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我们民族自强能力的重大考验。” 重大机遇伴随重大考验,伴随着可以预见、不可预见的种种风险和挑战。今天,我们“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就要内审中国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之情势,外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之潮流,迎接考验、化解风险、战胜挑战,珍惜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继续大步赶上时代潮流,实现孙中山先生“后来者居上”、“与诸民族并驾于世界”的夙愿。 辛亥百年说机遇,机遇分量重千钧。此时不为何时为?看我中华要振兴!(叶小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