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微博内在规律,善对微博围观,在有效沟通中防止真相被扭曲,在积极面对中激发公众的智慧,既有利于公众了解实情,了解政府部门解决问题的态度和难度,又有利于建立微博舆论场上政府与民众的互动互信,为应对社会转型期不断出现的社会矛盾与问题,取得民意理解与支持 向前飞奔的信息“野马” 高铁重大事故,乘客第一时间发出相关微博;“抢盐帝” 微博现身,食盐售卖监管流程不断受质疑;“宜黄拆迁”微博直播,引发对中国GDP增长和拆迁之痛的深度思考…… 微博,通过对热点事件的迅速传播,对现实问题的深度挖掘,牵引了社会公众的目光。 140个字、手机、现场直播、全球互通。微博是互联网创新的产物。它看似博客技术向前迈出的一小步,却无意中走到个体口口相传的小道消息和大众传播信息高速的交汇口。在这里,电信网和互联网有效融合,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相互嫁接,原有的媒体秩序被打破,“自媒体” 概念脱颖而出。 你在和朋友共进晚餐,还没结束,席间随意谈论的某个重要议题已经成为网上醒目的标题;内部会议上不经意的主张,在你推开会议室大门的时候,就已经成了网民争执的焦点;在人行道上冒闯红灯横穿马路,还没走到路对面,你的举止已经被转发了N遍。所有这些,仅仅因为你身边某个人在使用微博。 2006年,美国人多尔西和他的两个伙伴,创建全球首个微博专门网站“推特”,最初是要打造一个便捷、迅速、交融的“傻瓜”社交平台。没想到,碎片化的信息形式,传染式的交互手段,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使这个“伶俐”的社交媒体,像一匹脱缰的信息野马向前飞奔。 “推特”目前有3亿注册用户,每天发送消息1.55亿条,足以将世界各个角落发生的各种事件囊括其中。而且还在以每秒8.9人,每天77万人的速度递增。 在中国,微博以年增长208.9%的速度成为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微博用户已达 1.95亿,几乎是两个英国组成的“微博国”。 微博,拥有最多“记者”的媒介,呈几何态核聚变式的传播工具,成为执政者探寻信息时代政务创新的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