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正宁县榆林子镇小博士幼儿园校车超载导致 21人死亡的惨剧,连日来引发了国人的震惊和反思。尽管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把责任推给司机的逆行、超速以及园方对校车的改装,但是,如果没有对这起悲剧背后因素的进一步深究,仅仅是加强对校车安全的整顿和投入,无异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是无法从根源上杜绝此类事故发生的。 这深层的因素和背景,就是国家对学前教育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重视不够,由此导致目前的学前教育在全国大部分地方都存在资源短缺的情况。小孩上幼儿园,尤其是优质的公办幼儿园,其竞争激烈程度甚至难过上名牌大学。对绝大多数平民家庭的子女来说,如果他不是恰好有幸居住在公办幼儿园的学区范围里,要入公办园,概率差不多和中大奖一样。 公办幼儿园数量的不足,只有由民办幼儿园来填补。民办幼儿园中,有一部分是经过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审批的正规、合格的幼儿园,但还有更多是没有经过审批的,它们的存在是为了满足相当部分贫困家庭子女的学前教育需求。这些非法、不合格的幼儿园多分布在城乡结合部和广大农村地区,其服务对象是进城打工者的子女和农村小孩。因此,由其所服务对象的收入水平决定,这些幼儿园的设施一般都很简陋,老师也一般没有经过正规的幼儿师资培训,根本不可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例如,某报记者就曾看到这样一家民办幼儿园,它的教室和休息室都是临时租用的场地,是在民用住宅楼或平房住宅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实行“小作坊式”的管理,是典型的家庭式幼儿园,不仅空间狭小、采光不好,而且建筑布局不符合教学要求,室内外活动场所有限。教学设备、儿童娱乐设施十分简陋,甚至连最基本的教育教学所必需的玩教具、操作材料都没有,图书极少。这其实是多数民办幼儿园的写照。 学前教育是教育之基础。中国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意思是,七岁之前,小孩的性格和对事物的看法就大致确定了。而这一阶段,正是在幼儿园度过的,从这一意义上说,学前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它是人生之本的教育,是教育之本的教育,也是民族之本的教育。对于如此重要的教育,理所当然应纳入国家的教育规划和体系。我们看到,在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每一种学前教育形式,无论是公立私立、正规非正规,都能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不同程度的财政投入,每个进入学前教育体系的儿童,都能得到政府完全或部分的资助。即使在金融危机下,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也在增长。 遗憾的是,我国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一直很低,只占整个教育经费支出的 1.3%左右,致使学前教育的很大责任,由民办幼儿园承担。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的有关数据显示,2003年以来,占全国幼儿园总数70%以上的非公办园,基本上得不到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从非公办园在园人数推算,至少有将近40%的幼儿享受不到国家的社会福利。 然而,天生羸弱的民办幼儿园是支撑不起学前教育一片蓝天的。因为民办幼儿园虽有其公益性的一面,但为了生存,它必须追求赢利。这就势必导致其不能很好发挥学前教育的功能。像正宁县的这个小博士幼儿园,它为什么要将一个核载9人的校车改造成能载60多幼儿的车辆呢?除了存在侥幸心理外,赢利是个重要动机。 媒体报道,小博士幼儿园是当地唯一的一家幼儿园,招生规模近千人。在甘肃正宁这种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农民不可能掏很多钱让小孩上一所好幼儿园,因此,出事的民办幼儿园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只有通过扩大规模才能实现——因为人数越多,幼儿园单位投资的利用效率就高,而家长为了节省教育成本,对校车的超载也无可奈何。从这个角度看,这场惨剧的背后,需要负责的,是有关部门对学前教育的态度——公共财政没有担负起本应由它承担的让每个孩子都能进入合格幼儿园上学的职责。 有鉴于此,也为了不再让正处于生命初期的小孩付出血的代价,除加大对校车的投入和监管外,当务之急是,各级政府必须切实负起学前教育的责任,把学前教育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提高投入比例,增加公办幼儿园尤其是农村地区公办幼儿园的数量,形成以政府办园为主体、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对民办幼儿园,还要大力倡导,但政府要给予补贴,并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进行资助,提供必要的普惠性服务。 总之,亏什么,不能亏孩子。必须用法规、制度、政策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入托入园,这是国家的基本责任,也是教育公平的基本保障。(作者:郁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