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民生要积极而为 量力而行
发表时间:2011-12-22   来源:人民日报

  “积极而为,量力而行”,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将“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改革深水区、社会转型期,这八字民生观,意味深长。

  民生问题,关乎千家万户。我国有1亿多小学生、5000多万初中学生,背后是超过3亿的家长群体;我国老年人口数超过整个欧洲老年人口之和,“4—2—1”的家庭格局让更多人面临赡养压力。可以说,从成长到养老,每个人的一生,都与“民生”二字紧紧相连。对于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执政党,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怎能不积极而为?

  因为庞大,更显复杂。正如有人所说,中国各地发展阶段,囊括“三个世界”,跨度超过百年。区域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群体差距……差异性,使每一地、每一步都面临不同的“发展语境”。比如农民工问题,对中西部流出地,表现为留守儿童和老人的问题;对东部流入地,则是权利保障和社会融合的问题。根据情况,量力而行,同样重要。

  “积极而为”与“量力而行”结合,才能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医改为例,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多次提出总体意见;各地根据不同情况,探索适当路径:有20多亿元地方财政收入支撑的“神木模式”,也有贫困县走出的“桑植探索”、“蓝山经验”。即便面临“最高难度”的医改,北京也在“宁要微词,不要危机”的宗旨下,跨出建立门诊医生工作站、预约挂号等改革的一步又一步。

  从方法层面看,积极而为,是顶层设计,调动财政、制度、社会等各种资源,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量力而行,则是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发展阶段,有多大能力就解决多大问题。在涉及最广大人群、最广泛区域的民生政策上,这二者结合,尤为重要。

  不仅是方法论,“积极而为,量力而行”更是负责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统一。无论是就业、教育、社保,还是医疗、农民工、保障房,这些领域莫不面对欠账较多、财力有限、头绪繁多的问题,莫不需要以极大勇气和担当推进改革。也正因此,才更需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在闯关之路上走稳走好。

  实践中,“积极而为”与“量力而行”,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了积极而为,量力的天平上,困难容易压倒条件,量力而行反变成“量力不行”。而如果没有量力而行,积极而为就可能成为“极端而为”,好心办坏事,适得其反。

  回首中国改革发展的历程,从“杀出一条血路”、“摸着石头过河”,到科学发展、包容增长,都隐含着积极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哲学。不仅是在民生领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大格局中,同样需要把握好两者的辩证关系,才能把中国带入更美好的未来。(金苍)

责任编辑:王德伟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435109&encoding=UTF-8&data=AAajpQAAAAcAAADsAAAAAQAo5pS55ZaE5rCR55Sf6KaB56ev5p6B6ICM5Li6IOmHj-WKm-iAjOihjAAAAAAAAAAAAAAALjAsAhRzqS9NeCxJXOE8ucsFX-ycsBs2lgIUf9Xd_U1t5GVt1xBrs0n-oPPwG2Q.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435109&encoding=UTF-8&data=AAajpQAAAAcAAADsAAAAAQAo5pS55ZaE5rCR55Sf6KaB56ev5p6B6ICM5Li6IOmHj-WKm-iAjOihjAAAAAAAAAAAAAAALzAtAhR87aS-pYTa1WRQC8ZBibgYCJc2WQIVAI6xQifVgAxMOYC-utLliTp3Tzoa&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