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童话大王”郑渊洁的一条旧时微博被翻出来,在微博中,郑渊洁认为,小学班干部“为强权效力、告密、奴役同胞”,有“汉奸”之嫌。随后,有小学生班干部出来,用“咆哮体”回击“郑爷爷”。无论这番论战胜负如何,最终结果恐怕都不会是美好的“童话”。 毋庸置疑,班干部制度在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学生自律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郑渊洁微博一出,甚至引发了班干部制度的存废之争,为何?其实,不是班干部制度和孩子们出了问题,而是大人出了问题,社会出了问题。 社会是学生的镜子,校园是社会的缩影。在社会,一人当官,可以鸡犬升天,在学校,追求“官本位”不足为奇;在社会,贿选新闻不时见诸报端,在学校,用巧克力、蛋糕讨好“选民”,也不新鲜;在社会,逢年过节官员门庭若市,在学校,班干部获赠礼物贺卡,恐怕顺其自然;在社会,为官者可以好事连连、实惠多多,在学校,班干部在评优评奖时被“优先考虑”也不必大惊小怪。 其实,社会问题往往先直射校园,然后再通过学校、老师反射到学生们身上。前段时间,有人揭批部分高校学生会的“官僚化”倾向,为校园净土的失守痛心。有大学老师痛心地说:“如何看领导的眼神行事,如何陪领导喝酒,如何说官话、套话、假话,如何溜须拍马、阿谀谄媚,如何经营自己的权力,20岁左右的青年大学生从中过早地学会了中国官场的做派。” 正本才能清源,班干部制度本身没有问题,一味苛责学生肯定有失公允。倘若校园里多些学者、少些“领导”,多些“文气”、少些“官气”, 多些公平竞争、少些暗箱操作……倘若社会上多些“公仆”、少些“官僚”,多些一视同仁、少些三六九等,多些任人唯贤、少些利益勾连……让校园变成清净的“童话”之地并非没有可能。 “郑爷爷”们,不要为难孩子了,特别是不要把“汉奸”这样的大帽子扣在稚嫩的孩子身上,不要让自己成为自己反对的那种人。(张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