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随感·话题:漫谈文化(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方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理解,“面向现代化”,体现的是“向新看”的思维;“面向世界”,体现的是“向外看”的思维;“面向未来”,体现的是“向前看”的思维。 近年来,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向旧看”、“向内看”、“向后看”的倾向。 “向旧看”的表现形式很多:一是甚嚣尘上的“皇”色风暴。从影视频道到百家讲坛,圣君贤臣、后妃公主、格格阿哥连篇累牍,触目皆“皇”,充斥着皇权崇拜、宫闱秘闻,以致有人喊出了“扫皇打妃”的口号。二是遍及全国的崇古之风。一些地方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旗号,造像、修庙、祭祖,大兴土木,重复泛滥,且不说炎黄、老庄、孔孟,就是遗臭万年的蔡京、秦桧也躬逢其盛,更可笑的是西门庆、孙悟空这样的文学与神话人物,居然也有了祖居地。宫廷故事固然不是不可涉及的毒药,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也应继承。然而,当今社会,这股陶醉与欣赏皇权、盲目“崇古”之风,垄断媒体,主导讲坛,整日价耳濡目染,必然会潜移默化对年轻一代产生不良影响。经常接受这种腐朽思想与封建文化的浸染与影响,不可能培养出具有民主素养、法治精神、独立人格的现代公民。这种矮化人格、僵化思维、孱化意志的封建思想文化的灌输,显然不符合“面向现代化”的正确方向。 “向内看”则表现在一些人丧失了改革开放初期主动地、积极地、谦虚地向外国学习的精神,片面强调“中国国情”、“中国特色”,只承认文化的本土性、民族性、内生性,眼睛向内,自我膨胀,只看到自家院里、影壁墙内的那片风景。这种“向内看”的倾向,显然是与发展“面向世界”的文化方向南辕北辙的。 “向后看”既可以指一些学者或文化人士一味倡导千百年前的四书五经、礼教纲常,也可以从现在的某些战争、谍战片中观察到。有些影视剧、片,虽以弘扬“红色文化”为名,却使用丑化、贬低、恶搞的手法,把敌人描写得极端愚蠢与无知,以此来衬托我方的威猛与强大。这种沉迷于幻想、通过歪曲与伪造历史事实获得满足的创作观念,辱人自辱,理所当然地受到有关部门的批评。 解决这些问题没有什么捷径,除了在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改革之外,在思想观念上,必须真正确立“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发展方向。抱残守缺、固步自封、妄自尊大的心态都是错误的。(安立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