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之后 再思考
发表时间:2012-02-10   来源:人民日报

  近日,台湾爱心人士张平宜获选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成为第一位入选“感动中国”的台湾同胞。张平宜十余年在四川大凉山区修建学校,帮助麻风村孩子们走出封闭、融入社会,获选实至名归。回首她走过的路,感动之外,也让人感慨万千。

  到麻风村办学校自有说不尽的酸甜苦辣,令人意料不到的是,张平宜的台湾背景也曾带给她无限困扰。她曾自嘲是“麻风特务一号”,因为她十几年前刚到麻风村时,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一个台湾人要频频出入偏僻的大凉山区,有什么不可告人之目的?今天看来是笑谈,当时却是合理的猜疑。在两岸关系处于停滞期时,彼此缺乏必要的信任,即使爱心也会受到质疑。所幸,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今天,当人们得知这位麻风村十年助教的女记者来自台湾,反而萌生了更多的感动。近年,两岸和平红利常被人提起,和平红利究竟是什么,似乎摸不着、看不见。张平宜的经历至少可以说明,在两岸缺乏信任的时候,很多事情都可能因误解付出不必要的代价;有了信任,减少内耗,就是红利。

  实际上,张平宜只是在大陆做公益的众多台湾人之一。此次获得提名但未能入选的台商刘竹承,十几年捐助了150多位山东贫困学生。如果再追溯还可以有更多:提出“千乡万才计划”筑梦黄羊川的温世仁,大陆发生灾难总会适时出现的慈济人,视贫困优质生为“珍珠”、要捡回遗失珍珠的浙江省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他们不辞辛苦、不计名誉地在大陆默默行善,不仅给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也为两岸种下善意的种子。正如,2009年台湾莫拉克风灾时,大陆爱心人士捐助台湾少数民族地区,获得善意回应一样,善意的种子迟早会沐风而发。在纷繁复杂的两岸新闻中,他们较少会成为关注的焦点,但这股沉默的力量,却是两岸和平坚定的推手。

  此外,不可讳言,张平宜所代表的台湾爱心人士,也为大陆慈善公益事业提供了借鉴和经验。去年6月,因为“郭美美事件”,大陆公益事业信誉受损;去年年初,大陆企业家陈光标在台湾的高调行善,也曾在两岸引发争议。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用什么样的形式承载和弘扬,方能达到最佳效果?相对来说,台湾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时间长,观念与体系也更趋完善。比如,浙江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张君达是位退休台商,他用商人的头脑做公益,认为善款不仅不能滥用,更要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当年靠在台北卖蜡烛募款的张平宜梦想着,可以在大陆成立一个基金会,团结两岸的爱心力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此之前,慈济基金会在大陆也正式注册,期待这些台湾慈善力量的加入,为大陆公益界注入更多活水;也期待两岸爱心人士的交流,可以碰撞出更多的火花,让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绽放新生命。

责任编辑:桑小婷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496252&encoding=UTF-8&data=AAeSfAAAAAcAAADsAAAAAQAW5oSf5Yqo5LmL5ZCOIOWGjeaAneiAgwAAAAAAAAAAAAAALjAsAhRneA-dH3Ogt317MYzFD1zaKhDM5QIUY9wOJBuPvod0oCcm-vNakHYgrxg.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496252&encoding=UTF-8&data=AAeSfAAAAAcAAADsAAAAAQAW5oSf5Yqo5LmL5ZCOIOWGjeaAneiAgwAAAAAAAAAAAAAALjAsAhQ3Kk9GyQf2MKglIiYahqfqcw679QIUYCgYz4NP9c1XQtNNwSbbRPG3ekI.&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