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布本市大街小巷的东方书报亭,将从单一的书报刊经营,转变成为集公益性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于一身,不仅为市民提供征订报刊服务,还将提供各类文艺演出票和体育比赛票的文化便民亭。(东方网4月15日报道) 东方书报亭的转型,是一种文化便民之策,更加贴近百姓的文化需求,落实印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标志上海创建全国一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转型的落地追求。 东方书报亭始建于1998年,是上海书报刊发行体制改革的一个创新,记得当时创建伊始,就以文化便民利民得到市民赞扬,全市将近2000家的书报亭,遍及各个社区的发行网络,在传播先进文化、加强阵地建设、强化市场管理、净化市场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运营10年之久的东方书报亭,转型为“文化便民亭”,纳入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市民提供包括书报刊订阅、文化宣传、便民服务等文化服务,在保持书报刊经营特色的同时,开发多元的文化服务项目,可以成为上海基层“15分钟文化圈”的一个服务载体和补充平台,更加方便市民在家门口享受文化服务,包括购买各类文艺演出的门票、体育比赛的票子,享受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内容,配合社区文化公益活动的需求。 所以说,公共文化服务也要落实“三贴近”的原则,东方书报亭转型为“文化便民亭”,除了从体制上破解原来非正规就业取消后遗留的问题,纳入上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以更大范围、更多方面覆盖市民百姓的文化生活需求。 转型后的东方书报亭,要进一步办成特色和水平,紧贴上海国际大都市市民的精神文化实际,为市民所想、思百姓所需,用多品种、高品质、低价位、公益性的文化便民产品,比如各种文艺演出、艺术展览、电影节、艺术节、音乐节、花卉节、旅游节、体育赛事的公益性票务,经常性的观摩、常态性的活动、以及上海标志性景点的参观、免费开放文化场所的预约、提供即时网络信息查看等,来充实其中,广泛落实市民文化权益保障的落地,在城市最基层层面,提供家门口的文化便民条件,推动市民文化生活质量的提升,迈出一条上海公共文化服务优化创新、持续发展的崭新之路。(王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