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重庆市慈善总会财务工作人员在兑账时,发现一笔1分钱的捐款,他们按照正常程序开具了票据,并在网上进行公示。“这大概是市民在进行信任测试吧?”25日,重庆晚报记者采访此事时,工作人员对这笔他们收到的最少捐款表示“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事实证明我们是经受住考验的。”这笔捐款是2012年4月18日汇入重庆市慈善总会捐款账户的,付款人户名显示为福建好记塑胶有限公司。(5月26日《重庆晚报》) 面对这笔“负捐款”,也许很多人会认为这是恶作剧,其实不然。近几年,我国的慈善组织似乎一直饱受争议,民众对其信任度存疑。 中国公益慈善类基金会很多,较大的主要有红十字会、慈善总会、青基会、扶贫基金会、宋庆龄基金会、儿基会等六家。多年来,人们参与公益事业往往是被动的,被动地在这几家慈善机构行善,当一个“郭美美事件”出现后,人们内心的怨气爆发出来。郭美美事件后,有网上调查表明,80%以上的网民表示不会再捐款给红十字会。慈善组织的公开透明,离公众的期望值还有距离。而民政部《2010年全国慈善组织信息披露现状报告》显示,全国有42%的慈善组织没有专门的信息披露办法,37%的慈善组织没有专人负责信息披露工作,90%的公众不接受目前的披露程度和方式。 美国著名法官布兰狄西说过,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路灯是最好的警察。这句话对于慈善事业同样适用。中国的慈善事业要重新挽回形象,吸引公众的参与,就必须朝公众内心最期待看到的方向努力。当前我国的各种慈善机构,必须完成的首要工作是完成向资金运作的阳光化操作转变,让老百姓不仅能够看到自己捐的钱究竟被花在了什么地方,还要能看到管理慈善机构的人平时都花了哪些钱,以及他们是否值得信任。 正如白岩松所评论的那样:“人群中从来不缺乏爱,关键是如何完善我们的法律环境,完善我们的慈善机构的建设,去激活人们心中的爱,这才是当下中国慈善事业最大的使命。不管中国如何富裕,相对贫困总会有,我们的援手永远不会多余。” 慈善机构作为非政府组织,没有权力也没有钱,靠的是公信力。公信力是慈善组织最宝贵的软实力,同时也是最脆弱的“软组织”。社会监督是慈善组织最好的保护防线,慈善组织一定要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监督,以透明度赢得公众的信任。“1分钱捐款”折射出的是大智慧,即有人想通过此另类方式对慈善组织进行信任测试,看他们对1分钱捐款的态度,以及社会对1分钱捐款的褒贬。(钱桂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