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只信“坏消息”不信真相
发表时间:2013-07-12   来源:人民日报

  在以微博、论坛、社区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引人关注的“坏消息”比较多,网友也更乐意发表负面评论,这种现象被专家称之为“坏消息综合征”。著名市场调查公司美国尼尔森曾发布一份亚太各国网民的用户习惯报告,中国网民发表负面评论的意愿超过正面评论,约为62%,而全球网民的这一比例则为41%。

  “坏消息综合征”并不是一种心理疾病,也非中国网民独有。从新闻专业角度看,一般媒体普遍比较偏爱“坏消息”。基于人性使然的“坏消息综合征”并不一定是坏事情,有时正因为人们对“坏消息”格外敏感和关注,才能够汇聚起舆论力量,找到化解“坏消息”的方法。

  “坏消息综合征”在某些情况下,是对“社会不完美”的一种心理反应。转型期中国,“不完美”客观存在,一些社会痼疾积重难返,一些矛盾冲突久治不绝,一些公共服务迟迟不到位。人们之所以关注“坏消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感同身受”,之所以习惯发表“负面评论”,是因为情绪宣泄的需要。

  不过,“坏消息综合征”也具有强烈的个体差异性。一方面,与每个人的个性特点有关。比如,乐观阳光的人就不那么敏感,而悲观厌世的人则不然。另一方面,与每个人的思辨能力有关。相对而言,具有独立思考意识、辩证分析能力、逻辑思辨智慧的人,对“坏消息”更能够进行客观看待,“坏消息”不一定那么“坏”;相反,那些没有主见、不善分析、盲目从众的人往往都是“坏消息”的拥趸,即使有的“坏消息”被证明是“假消息”仍不改初衷。说到底,基于执拗和从众的“坏消息综合征”最为根深蒂固,已经渗透到了他们的骨子里,大多数情况下会很享受对“坏消息”的认同感。

  “坏消息综合征”很容易被利用,其中危害最大的就是以“坏消息”遮掩“真相”。一些偏听偏信的网友出于对“坏消息”的认同更容易选择相信。比如,“某记者因调查地沟油疑似被报复遇刺身亡”的微博时不时就会出来一次,尽管此事压根儿与地沟油、报复无任何关系,但很多网友就是愿意相信,即使有人公布真相,反会被骂。

  “坏消息综合征”无所谓好与坏,但要谨防被利用而导致真相迷失。(丁建庭)

责任编辑:项丽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1343708&encoding=UTF-8&data=ABSA3AAAAAcAAADsAAAAAQAk5Yir5Y-q5L-h4oCc5Z2P5raI5oGv4oCd5LiN5L-h55yf55u4AAAAAAAAAAAAAAAuMCwCFCLiX-sxUPa4MpOAaAGlginYCG1iAhRuT2dDpaOj-62UwToNHVNdTjColQ..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1343708&encoding=UTF-8&data=ABSA3AAAAAcAAADsAAAAAQAk5Yir5Y-q5L-h4oCc5Z2P5raI5oGv4oCd5LiN5L-h55yf55u4AAAAAAAAAAAAAAAuMCwCFHmdEdBJ5ZLYrSq-vjxzIRRb3GNwAhQGuAlK2FjVPxGy-IJjEYaICC7BWQ..&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