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弘扬孝道需要从娃娃抓起。”张祥龙提出,孝文化要贯穿于学龄前到大学的每个教育阶段,可以进入必修课。国家经济政策和法律规章的制定也要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孝道。另外,父母还应言传身教,培养孩子孝的观念。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200多年前,诗人孟郊写下了这首《游子吟》,至今读来,仍让人深感母爱之伟大。“母慈子孝”是中华孝文化的经典写照。孝的观念始终贯穿于中华文明史。 “父母养育之情,天高地厚。子女尽孝,是天地良心。”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张祥龙对记者说。 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陈瑛表示,“孝,不单是对自己父母的孝。还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孝文化源远流长 但有衰落之势 当下中国不缺孝德典范,但同时,不孝之事也屡见不鲜。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某地法院2年间审理的有关60岁以上老年人的案件中,超过83%的案件为家庭内兄弟姐妹之间因不支付老人赡养费、不照顾老人生活引发的纠纷。据某县老龄办和老年人学会调查显示,该县农村老人有49%受到了精神虐待,同时还不乏暴力夺财、有病难治、不赡养老人等违孝、违法行为。 有些人有钱购豪车、买豪宅,但不愿意为父母提供好的生活保障。在这些人的价值衡量中,拥有财富、收获名利即是成功人士,而孝敬老人未必令人羡慕。 陈瑛认为,“在商业社会冲击下,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迅速膨胀,利己主义是孝文化急剧衰落的祸根。” 除了主观上的恶意不孝,还有些是社会发展导致的客观上无法行孝。当下,人口流动速度快,家庭结构日益分散。据民政部统计,当前我国城市“空巢家庭”数量超过50%,在大中城市更是高达70%,农村留守老人也占到了农村老人总数的37%。 “在社会大流动中,亲人间亲密互动的家庭基础被拉散、破坏。同时,商业文化下,年轻人虽然接受孝文化教育,但也较大程度地受到了更具吸引力的流行文化的影响。”张祥龙如是说。 中南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教授高恒天表示,传统社会的大家庭结构模式,使孩子从小就能从父辈那里耳濡目染地学习孝文化的礼仪、规范,而现代社会的流动性,使孝道教育呈碎片化状态。另外,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存在片面强调智教、忽视德育的倾向,这都是孝道衰落的主要原因。 孝文化要贯穿各教育阶段 那么应该如何弘扬中华孝道? “弘扬孝道需要从娃娃抓起。”张祥龙提出,孝文化要贯穿于学龄前到大学的每个教育阶段,可以进入必修课。国家经济政策和法律规章的制定也要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孝道。另外,父母还应言传身教,培养孩子孝的观念。 “给父母做饭、洗脚、扫地,时常打电话问候,在经济上帮助父母,这些都会让父母欣慰。同时,做一个道德品质良好、工作有成就的人,建立健康的家庭,让父母亲看到后辈健康成长,这对他们也是极大的安慰。”张祥龙说,孝敬父母,不仅是经济上的支持、精神上的体贴,能让父母安心,以子女为荣也是孝的体现。 “将来我老了,如果子女因生活和工作压力不能充分尽孝,我也能理解。”高恒天既无奈又颇为体谅当下年轻人的处境。他鼓励远离父母的年轻人能时常去就近的养老院照顾照顾老人,“如果能做到天下父母皆父母,又何愁自己的父母无人照顾?这也是现今实现孝道社会化的机制之一”。 “孝即为感恩,要由感父母之恩,推而广之到对同事、对社会、对国家都有感恩之心。”陈瑛说,学会感恩,就是培养人类最善良的道德品质。(唐红丽)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焦裕禄精神是一面镜子
已是最后一篇
-
焦裕禄精神是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