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面对全球化发展格局,人类需要重新阐释文明的价值,重新定位本民族文化对世界的意义。随着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提升,中国的文化自信心也在增强。费孝通先生曾认为,文化自信指的是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自身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对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就此来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是在基于中华绵延不绝的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对未来中国文化在与世界文化交流融合过程中如何健康发展的自觉。 文化建设重在“落地”,要和百姓的生活相对接,以彰显文化自信的践行性品格。中华传统文化历来强调躬行践履,倡导亲自去做,体现了重视实践、深入实践的精神。孔子主张“讷于言而敏于行”,认为人文教化单凭理论认识的提高是不够的,要成于内而形于外,人性修养的高低要付诸行动。今天,我们要把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自觉熔铸于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振兴的每一个历程,通过具体的文化活动、文化实践来张扬和展现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的实践,最重要的是坚守文化之“本”,培育稳定的文化价值系统。文化自信的前提是要知道“我从哪里来?”即对我们民族文化传统的自知之明。中华民族在漫长岁月所形成的核心价值系统,是我们面向未来创建新文化的理由。全球化时代我们强调文化的主体性、本土化,其核心价值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守住文化之本,就是要在现象的复杂多变中保持清醒头脑,坚守中华文化的恒久价值。 在文化自信的实践操作上,我们需要解决以下三个层面的问题: 在宏观层面,要在中国的发展进程和世界发展格局的二元张力中,准确把握中国文化建设所处的历史地位。全球化时代我们要树立世界性视野,克服两极对立的思维模式。我们既不能一味固守传统,也不能盲目模仿别人,应大力破除文化自卑心理、文化弱势心理和文化防御心理,在比较中自觉吸收世界文明的发展成果,并逐渐找准复兴民族本土文化的发展路向。 在中观层面,要加强我国文化产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的策略设计,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今天中国文艺家的国际交流日益增多,在世界文坛、舞台上自我发声展示的机会也日益增多,所以政府要着力完善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走出去”战略的宏观指导和服务。要综合运用文化外交、文化贸易、政府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国际论坛等多种渠道,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 在微观层面,文化自信最终的实践指向是现代人的塑造。我们常说,人创造文化,文化也创造人。文化自信的最根本的标志,就是每个中国人在走向世界中充满自信,从内心深处树立起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不断激活自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更为自觉地不懈努力去砥砺自我、改造现实、实现理想。每个人要自觉将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上升到文化担当的高度,通过具体的践行把其转化为真正有影响力的文化软实力。(邹广文) |
- 上一篇:
-
“茶叶蛋炫富” 莫因恶搞一叶障目
已是第一篇
-
“茶叶蛋炫富” 莫因恶搞一叶障目
- 下一篇:
-
“你对他好,他就对你好”
已是最后一篇
-
“你对他好,他就对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