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他还进一步指出:“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在上述表达的逻辑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化的作用能否得到有效的发挥,事关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能否有效坚守。同理,价值观、价值体系培育与构建得如何,又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能否有效推进。因此,“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不只是文化建设领域的内在性诉求,更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构成。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构成,“发挥文化的作用”首先意味着传播社会正能量。传播社会正能量,一是要考量传播的内容,二是要探求传播的方式,三是要追问传播的效果。就内容而言,主要应通过表现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表现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质结合起来。我们的戏剧表现挑山女人、表现焦裕禄就发挥了这样的作用。就方式而言,要明白“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的道理,注重传播方式的理念创新和手段创新,不仅注重内容表现的技能手段而且注重其平台手段的创新,还要把方式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这方面我们电视频道的许多栏目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就效果而言,传播社会正能量就要致力于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近年来,社会风尚人心思“正”、人气扶“正”,时时有“正气”盎然,处处有“正义”凛然,足以见文化“传播社会正能量”作用的有效发挥。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构成,“发挥文化的作用”还意味着提高国家软实力。国家软实力,首要的和主要的就是文化的凝聚力、创造力、公信力和感召力。为研究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从习近平总书记主持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我们认识到“提高国家软实力”需由言及行、由里及表、由近及远。文化要发挥好“提高国家软实力”的作用,一是要从社会风气抓起。抓社会风气,是指抓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全社会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二是要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包括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特别是体现在“中国梦”的意味和追求中。总书记关于中国梦“五个意味”的阐释,是我们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涵。三是要塑造我国的文明大国形象。为此,一方面要展示我们的历史底蕴深厚、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一方面也要使我们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四是要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和公信力。我们深知所置身的当代世界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先行握有“定义权”的世界,在这样一个世界要提高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必须把前述四个方面的工作都做好。也就是说,唯有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才能谈得上提高国家软实力。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构成,“弘扬核心价值观”无疑是发挥文化作用的重中之重。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的主题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这可视为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为主题的第十二次集体学习的深度开展。因为正是在主持这次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这也就是为什么总书记在阐释中国梦的“五个意味”时,首先说:“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那么,文化如何去发挥好“弘扬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呢?通过学习总书记的讲话,我们认识到:一是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二是要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三是要运用各类文化形式去生动具体地表现,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四是要融入社会日常生活,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其实,无论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还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十二、十三两次集体学习中一以贯之地强调“夯实根基”,强调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在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申说“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显然,总书记一以贯之强调的“夯实根基”,不仅“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也是文化作用得以发挥的大局、大势和大事之所在。事实上,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本来就是我国数千年文明涵育的优秀文化传统。我们所说的“文化”何以能“化人”?又以何来“化人”?简言之,就在于“文以载道”、“文以育德”。如荀子《乐论》所言:“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故乐者,所以道乐也;金、石、丝、竹,所以道德也。” 自央视春晚唱出《时间都哪儿去了》,也不乏有人喟叹“文化都哪儿去了”。这缘于有人着眼于历史文化形态的淡逝,有人则着眼于文化感召作用的式微。党的十八大报告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题,专节论述了“五位一体”建设中的“文化建设”,其中特别强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强调“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在于我们各项文化工作都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无论是文化艺术精品的创作还是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无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还是科技驱动的文化产业发展……都要考虑社会正能量的传播、国家软实力的提高和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在我们“文化强国建设”的“体用”关系中,“以文化人”是“用”而“以人为本”是“体”。“以文化人”作为文化作用的积极发挥,不仅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在于引导人格的不断攀升。这或许就是我们文化界为何拒绝娱乐至上的“过把瘾就死”,拒绝金钱至上的“鲜廉寡耻”,拒绝调侃正经、糟践经典、偷渡色情、吐槽暴力——因为这些东西不是必须发挥的文化作用,更不是文化作用的必须发挥。(于平)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向浪费行为宣战
已是最后一篇
-
向浪费行为宣战